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中学2012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全科试题(9科9份)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中学2012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9科9份)
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中学2012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doc
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中学2012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doc
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中学2012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oc
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中学2012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doc
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中学2012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doc
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中学2012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doc
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中学2012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题.doc
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中学2012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湖北省鄂州市第三中学2012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doc鄂州市第三中学2012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卷共4个大题,含26个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全卷试题答案一律书写(填涂)在答题卡上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书写(填涂)在本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嗜好(shì) 破绽(dàng) 剽悍(biāo) 一曝十寒(pù)
B.叱咤(chà) 提防(dī) 赫然(hè) 麻痹大意(bì)
C.绮丽(qǐ) 贮藏(zhù) 枢纽(qū) 弥留之际(mí)
D.荡涤(dí) 匀称(chèn) 蹉(cuō)跎 草菅人命(jiān )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巧妙绝伦 张皇失错 长途跋涉 遍稽群藉
B.夜郎自大 无动于中 不屑置辩 销声匿迹
C.鳞次栉比 歇斯底里 断壁残垣 根深蒂固
D.眼花瞭乱 德高望重 袖手旁观 周道如砥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如果我们的学习负担太重,学习效果就往往会适得其反。
B.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需要有想象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C.由于几日来连续的强降雨,街道都已经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
D.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随着“天河一号”的问世,我国成为继美国后第二个能够研制运算速度为每秒千万亿
次的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B.该厂狠抓生产质量,重视企业文化,所生产的内衣产量成为全国同行业销售额率先
突破十亿大关的一个著名品牌。
C.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
者之手。
D.那个年代的手抄本很难得,书中的故事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5.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国庆节将至,一座“天安门模型”摆在广场上,行人纷纷驻足观看,争相与 “天安门”
合影留念。
B.人活在世界上,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家庭
关系;个人思想感情矛盾与平衡的关系。
C.朱熹49岁那年,上书建议朝廷重修了白鹿洞书院,并亲自制订学规,提出:“博学之,
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治学方法。
D.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
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鲁迅,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
书屋》《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的“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
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骚”原指《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
索”就是出自这部作品。
C.在古代,“江”指长江,“河”指黄河,今天的“江”“河”则泛指河流。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
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7. 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8分)
(1) ,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问渠哪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4)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5)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6)《春望》一诗中,运用拟人手法来表现诗人对国事的忧伤,对家人的思念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登楼》中借前朝昏君讽谕当政者,表达诗人对时势的忧虑之情的句子
是: , 。
(8)古诗中有很多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七彩斑斓的景致。请默写含有“红、绿、 青、黑、白、紫”任意一字眼的诗句,注意要默写出两句上下相邻的完整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依据画线的句子,仿写句子,使语意连贯。(3分)
世界有爱,而融融;人间有爱,而温馨;心灵有爱,而阳光。
爱是暖暖春天的萌动,让经过沉睡的心灵焕发出激情;
爱是 , ;
爱是 , ;
爱是 , 。
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3分)
作家刘诚龙曾经做过一个很有趣的试验,他把两份名单给 十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结果很出人意料。
第一份名单是: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是: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十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十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应当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人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肯定多得多。但是,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为什么?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则全是落第秀才。
请概括调查结果给你带来的启示。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6分)
(一)阅读下列短文,完成10—14题。(16分)
有些人
张晓风
有些人,他们的姓氏我已遗忘,他们的脸却恒常浮着--像晴空,有整个雨季中我们不见它,却清晰地记得它。
那一年,我读小学二年级,有一个女老师----我连她的脸都记不起来了,但好像觉得她是很美的。有哪一个小学生心目中的老师不美呢!也恍惚记得她身上那片不太鲜丽的蓝。她教过我们些什么,我完全没有印象,但永远记得某个下午的作文课,一位同学举手问她"挖"字该怎么写,她想了一下,说:"这个字我不会写,你们谁会!"我兴奋地站起来,跑到黑板前写下了那个字。
那天,放学的时候,当同学们齐声向她说"再见"的时候,她向全班同学说:"我真高兴。我今天多学会了一个字,我要谢谢这位同学。"
我立刻快乐得有如肋下生翅一般----我平生似乎再没有出现那么自豪的时刻。
那以后,我遇见无数学者,他们尊严而高贵,似乎无所不知。但他们教给我的,远不及那个女老师多。她的谦逊,她对人不吝惜的称赞,使我突然间长大了。
如果她不会写"挖"字,那又何妨,她已挖掘出一个小女孩心中宝贵的自信。
有一次,我到一家米店去。
"你明天能把米送到我们的营地吗?""能。"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