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北京市各区初三期末试题中档题分类汇编(教师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11040字。
2013年1月各区 初三期末试题 中档题分类汇编
(教师版)
一. 动点问题与函数图象
1.(燕山8).如图(1)所示,E为矩形ABCD的边AD上一点,动点P、Q同时从点B出发,点P沿折线BE﹣ED﹣DC运动到点C时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时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秒.设P、Q同时出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2.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如图(2)(曲线O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B )
A.AD=BE=5㎝ B.cos∠ABE=
C.当0<t≤5时, D.当 秒时,△ABE∽△QBP
2(石景山8) .如图,矩形ABCD中,BC=4,AB=3,E为边AD上一点,DE=1,动点
P、Q同时从点C出发,点P沿CB运动到点B时停止,点Q沿折线CD—DE—EB运
动到点B时停止, 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秒.设P、Q同时出发t秒时,△CPQ
的面积为y cm2.则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8.如图,矩形ABCD中,BC=4,
AB=3,E为边AD上一点,DE=1,动点P、Q同时从点C出发,点P沿CB运动到点B
时停止,点Q沿折线CD—DE—EB运动到点B时停止, 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
秒.设P、Q同时出发t秒时,△CPQ的面积为y cm2.则y与t的函数关系图象大
致是 B
3(门头沟8). 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AB向B点运动,同时动点Q从B点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长
度的速度沿BC→CD方向运动,当P运动到B点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P
点运动的时间为t秒,△APQ的面积为S,则表示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
致是 A
A. B. C. D.
4(顺义8).如图,等腰 Rt ( )的直角边与正方形 的边长均为2,且 与 在同一直线上,开始时点 与点 重合,让 沿这条直线向右平移,直到点 与点 重合为止.设 的长为 , 与正方形 重合部分(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则 与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A )
5(延庆8).已知: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5,BC=3,点E在AD上,且AE=1,点P是线段AB上一动点.折叠纸片,使点P与点E重合,展开纸片得折痕MN,过点P作PQ⊥AB,交MN所在的直线于点Q. 设x=AP, y=PQ, 则y关于x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D
A B C D
6(朝阳8).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4cm,AD=2cm,
∠A=60°,动点E自A点出发沿折线AD—DC以1cm/s的速度运动,设点E的运动时间为x(s),0<x<6, 点B与射线BE与射线AD交点的距离为y(cm),则下列图象中能大致反映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是 D
7(房山8). 如图,MN是⊙O的直径,弦BC⊥MN于点E, . 点 、 分别为线段 、 上的动点. 连接 、 ,设 , ,下列图象中,能表示 与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C
A. B. C. D.
8(丰台9).如图,A点在半径为2的⊙O上,过线段OA上的一点P作直线l,与过A点的切线交于点B,且∠APB=60°,设OP=x,则△PAB的面积y关于x的函数图像大致是(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