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滩镇中心学校初三语文月考试题(200504)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8*2=16)
1、 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
A. 魁梧(wú) 窘相(jng) 蓦地(mò) 苍穹( qing)
B. 窥见(ku) 舆论(yú) 违背(wi) 枢纽(shū)
C. 夭折(yo) 执拗(niu) 踹开(chui) 教诲( huì)
D. 疏浚(jn) 诧异(chà) 安逸(y) 归宿(sù)
2、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首句紧扣诗题,点明地点。“千寻”二字言其极高。其意为在飞来山上有一座千丈高塔。
B、第二句通过具体描写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其意为听说千寻塔上可见到旭日冉冉升起。
C、第三、四句以一、二句的铺垫为基础,引出全诗主旨,是前两句内容的升华。
D、末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其意为观赏景物站在最高处,就不怕浮云遮住视野,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3、下面文字中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A.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读书使人充实
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C.作文使人准确,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
D.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作文使人准确
4.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耿大妈对儿子说:"大成,见人该问好就问好,该行礼就行礼,别怕人笑话,俗话说'礼多人不怪'嘛。"
B.学习文化知识能不能走终南捷径呢,这是许多初学的人时常提出的问题。
C.矿藏、水流、国有森林,荒地和其它海陆资源,都属于全民所有。
D."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5、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不符合原意的一项是( )
A 谁都承认他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变为双重否定句:谁都不能否认他不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工程师。
B 王强把教室外的走廊打扫得干干净净。
变为被动句:教室外的走廊被王强打扫得干干净净。
C 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非常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
变为感叹句:祖国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多么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积极参与啊!
D 他扔掉的不只是一个馒头。
变为反问句:他扔掉的难道只是一个馒头吗?
6、排列句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白鹤梁是一段长约1600米、平均宽约15米的石梁,因从前经常有许多白鹤栖息于梁上而得名。
②白鹤梁的表层由硬质砂岩和软质页岩组成,由于砂岩岩体容易蹦落或翻转,再加上风化、船只撞击等因素,因此尽管白鹤梁的石鱼和题刻保存尚好,但也开始出现一些环境地质灾害。
③白鹤梁多数时候隐没在江水中,只有在枯水期才显露出来。
④石梁上还有许多诗文碑刻,也写到了石鱼出水的时间和石鱼距离枯水线的尺度等。
⑤如何保护白鹤梁成为水利专家们心中的一件大事。
A、①④③②⑤ B、①③④②⑤ C 、⑤④③①② D、①②③④⑤
7、下列作品、出处、作者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藤野先生》--《呐喊》--鲁迅
B.《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
C、《变色龙》--《契诃夫小说选》--契诃夫
D.《范进中举》--《儒林外史》--吴敬梓
8. 人物说话得体的是( )
A. 大娘虽然没文化,跟人聊起这几年的变化却是滔滔不绝:"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家的生活日益美满。儿子见到我年迈体弱,不仅不让我从事田间劳动,连家务劳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