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7
- 资源简介:
约4330个字。
16.《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
湖北省阳新县王英中学倪德文程方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词语的音、形、义,学习运用成语。
2、了解沈从文生平概况。
3、学习本文,了解云南的民情民风。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领会文中流露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文中重要的词语和句子,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3、延伸拓展,横向比较,体味各地民谣民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走向社会,增加知识储备。
情感目标
感受文中作者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之情,学会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欣赏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揣摩课文所写的三种场合中唱歌的不同情景,体会内容和写法上的差异。
2、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揣摩语言,品味文中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的精妙。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介绍民歌、歌会、云南的歌会
民歌:就是民间口头流传的诗歌或歌曲,大多不知作者姓名。每个民族、每个地区,他们的民歌都不相同。
歌会:在一些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
云南的歌会: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每逢集会或节日,人们聚集在一起,即兴歌唱,互相问答,游戏传情。这种古老的歌会形式,蕴涵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引发了作者浓厚的兴趣与由衷的赞赏。
2、作者简介
沈从文(1902~1988)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历史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京派小说代表人物,苗族,湖南凤凰人。在散文、小说创作和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均取得很大成绩,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论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是其代表作。他的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一定的社会思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一生都在追求美——自然美、人性美、人情美、文体美、文字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í)西譬(pì)喻糯(nuò)米蹲踞(jù)凤哕(huì)
忌讳(huì) 酬(chóu)和铁箍(gū) 熹(xī)微(wēi)
2.解释下列词语。
譬喻:打比方。
忌讳:忌怕而隐避。
蹲踞:蹲或坐
淳朴:诚实朴素。
熹微:形容阳光不强(多指清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