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者》教学案例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九店中学 胡余龙
教学设想
《生物入侵者》是人教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第四单元课文。反映了新一轮课程的改革目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生物入侵者》这篇文章的价值指和绝不只是让学生体味结构的严谨,语言的形象,说明的生动。这是一篇与时俱进的经典之作。说起环保,人们头脑中立即闪现的是沙化的荒原,乱扔乱排后的浊水横流,乱砍乱伐等,“生物入侵”这一环保新课题,一般成人尚且不知,孩童更无法知晓。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开放程度的加大,由来已久的生物入侵如不提到议事日程,其后果不堪言喻。文本让孩子们首先植入“生物入侵”的概念,听到生物入侵敲响的警钟,并关注疗治的对策,意识到自己身上肩负的环保责任。
我在设计《生物入侵者》这篇课文的教学时,决定运用自主、探究、合作、调查的学习方式,去解读《生物入侵者》,认识自己身上环保责任的重大。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的写法。
3、搜集整理,让学生获取一定的生态知识,意识到生态环保,人人有责。
教学过程
时间:2004年12月20日
地点:八(二)班教室
班级:八(二)班
教前准备:学生分组搜集整理有关“生物入侵”的资料,调查材料。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导言:据《光明日报》(2000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为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的岛,可能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有如此大的破坏力?让我们一起走进梅涛 的《生物入侵者》中去旅游,去寻找答案吧!
[评析:导语设计富有挑逗性、激趣性,让学生渴望进入文本寻找答案,产生阅读期待,把学生带入阅读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