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自主学习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5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3/5/19 23:36:24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4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890个字。

  18.《吆喝》自主学习设计
  罗化清
  【课文助读厅】
  ◆ 走进作者
  萧乾(1910-1999),蒙古族,原名萧炳乾,北京人。著名记者、作家、文学翻译家。作品有《篱下集》《书译研究》《红毛长谈》等,译著《好兵帅克》《培尔.金特》《尤利西斯》,散文集《北平城杂忆》,杂文《抗老哲学》。
  散文风格:自然、朴素、深远,语言平易而又不乏幽默。
  ◆ 相关背景
  800多年的日月穿梭,北京城的旧貌渐渐消失,胡同在不断地被拆扩,京腔京韵中日益掺杂了各样的口音。北京发展了,现代了,京味文化的影子却也渐渐地淡了。但作为这个城市曾经拥有的财富,有些东西是需要留存下来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吆喝也是一种文化,街头叫卖声,其实也包含着创造的成分。作家萧乾就用他那双善于捕捉美的眼睛,从平常的吆喝声中发掘出了艺术美。
  ◆ 链接一角
  北京的吆喝声的特点
  首先用词要讲究,形容词、动词、感叹词用得精当,还必须合辙押韵,这样才能吸引人。语调强弱、语句快慢也要拿捏得恰到好处,声音婉转而有穿透力,该干脆的地方绝不拖泥带水,转折拐弯的地方要圆滑。更重要的是,唱词的编写还要有想象力,这样才能从中感受到一种浓郁的生活色彩。比如夏天卖西瓜的吆喝:“吃来呗弄一块儿尝,这冰人儿的西瓜脆沙瓤儿;三角的牙儿,船那么大的块儿,冰糖的瓤儿;八月中秋月饼的馅儿,芭蕉叶轰不走那蜜蜂在这儿错搭了窝;沙着你的口甜呐,俩大子儿一牙儿……”这小小的一段唱词简直就是一篇微型文学作品,又是排比,又是比喻,还合辙押韵。既有直白的自夸,又有隐晦的铺垫,每个词都紧紧围绕西瓜的沙甜做文章,层层烘托,没有一句不充满诱惑,听着还不让人烦。打动了买家之后,价格也最终水落石出:“俩大子儿一牙儿。”
  另外,叫卖的特点是气力足,句与句之间断气时间不能长,否则就显得零散,口齿要清白,韵味要浓,不能拽着舌头干使劲。
  【自主学习室】
  ◆ 学习目标
  1.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京白)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
  2.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3.学习重难点:(1)生动幽默的语言;(2)独特的结构安排。
  ◆ 预习攻略
  1.初读了解常识疏通字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招徕(  )  吹嘘(  )铁铉(  )隔阂(  )
  tànɡ(  )手沸ténɡ (  )lǔ(  )煮bí qí(  )(  )
  (2)结合文章,解释下列词语。
  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
  (3)摘抄本文富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描写吆喝的句子。
  2.二读感知品析。
  (1)文章中作者写了哪些吆喝声?

  (2)围绕北京吆喝声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内容?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