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节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作品。
2.掌握《茶馆》卷轴画式的平面结构及其独特的戏剧冲突。
3.学习本剧对剧情巧妙的衔接与穿插的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
1.能通过剧情与人物语言掌握有关戏剧冲突,并能认识主要矛盾冲突及其实质。
2.反复朗读,进入角色,揣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动作性特征。把握作品的语言特色。
3.仔细揣摩潜台词的深刻含义,理解其言外之意。
4.通过剧本提供的多方面信息剖析重要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随着剧情的发展变化分析人物的性格发展变化,进而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
德育目标
老舍先生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学习剧本,应通过茶馆这个特殊的舞台了解更广阔的背景上所反映的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认识全剧的冲突实际上是人民与旧时代的矛盾,进而认清那个时代的腐朽性。
●教学重点
1.学习老舍先生的语言艺术,品味剧本独特的语言风格。
2.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茶馆》的矛盾冲突,揭示《茶馆》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品味《茶馆》中人物对话的北京方言特点。
2.分析、讨论法。对难理解的问题通过分析、讨论达到认识和理解的目的。
3.比较鉴赏法。对《雷雨》和《茶馆》的结构特点等进行比较鉴赏,加深学生的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茶馆》电影VCD光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介绍作家、作品。
2.理解剧本的剧情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老舍先生是杰出的人民艺术家。他在文学领域的许多方面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他的小说好,我们在初中已经学过了选自《骆驼祥子》的《在烈日和暴雨下》;他的戏剧更好,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中国剧坛,他的作品独树一帜。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茶馆》,再次走近老舍,领略老舍戏剧创作的特殊魅力。
二、解题
多媒体显示:
1.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他对于多种文艺体裁都进行过广泛的实践。小说作品中短篇与中篇不乏佳作,而尤以长篇小说最有影响,与茅盾、巴金齐名,同为现代长篇小说大家。此外,还写过杂文、鼓词、新诗、旧剧、民歌……解放后,他考虑到“以一部分劳动人民现有的文化水平来讲,阅读小说也许多少还有困难。可是,看戏就不那么麻烦。”(《老舍剧作选•序》)“剧本排演出来,就连不识字的人也能看明白。”(《我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感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深入群众,写了一批话剧作品,因而蜚声文坛。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