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华忠 成语是一种相习沿用的特殊固定词组,意义上具有整体性,结构上具有凝固性。从字数上看,成语大多是四个字的,但也有三个字的,如“莫须有”、“落水狗”,有五个字的,如“小巫见大巫”、“天下无难事”,有六个字的,如“既来之,则安之”、“五十步笑百步”,有七个字的,如“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可忍,孰不可忍”,有八个字的,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有九个字,十个字的甚至十个字以上的。成语言简意丰,使用得当,可以使语言简洁,增强修辞效果。要准确使用成语,必须正确理解把握成语的含义。笔者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对三字成语的积累,整理,现就其中常用的一部分释义如下,以飨读者。<br>
<br>
1、 安乐窝:泛称安逸的住处。<br>
2、 杯中物:杯子中的东西,指酒。杜甫有诗云:“赖有杯中物,还同海上鸥。”<br>
3、 <br>
步后尘: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br>
4、 <br>
杵臼交:杵臼,舂东西的木棒与石臼。后称交友不嫌贫贱。<br>
5、 <br>
掉书袋:掉弄书袋,指言谈中喜欢用书上的文字或成句。<br>
6、 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br>
7、 恶作剧:过分地戏耍捉弄人。<br>
8、 <br>
耳边风:从耳朵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br>
9、 父母官:古时对州县官的称呼。<br>
10、 父母国:古时称自己出生的国家。<br>
11、 父子兵:上下关系亲如一家的军队。<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