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二首》知能优化演练
- 资源简介:
约4750字。
一、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各用一个短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每一个短语不超过5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秋风破屋图 ②群童抱茅图 ③屋漏无干图
④遥想广厦图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坦露了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宁苦身以利人的博大胸怀和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3.本文语言朴素自然,句式错落有致,请结合具体的例子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中不少朴素的语言,至今依然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如:“风怒号”“唇焦口燥”“公然”“叹息”“冷似铁”“少睡眠”等,明白如话。从句式上看,这首诗的前三段叙事如实描写,以七言为主。最后一段转而言志抒情,为适合感情表达的需要,句式也变成了杂言。
4.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例: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或“床头屋漏无干处”)
(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
(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任意写出三处即可)
二、语言运用
5.(2010年高考四川卷)仿照给定的句子续写两句话。要求:续写部分与给定的句子构成排比,表达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
例:树是水土的卫士,让它绿化大地山川。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注意要语意连贯,续写的两个句子构成排比,表现保护生态环境的主题。
答案:(示例)水是生命的源泉,让它滋润世间万物。鸟是人类的伙伴,让它自由飞翔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