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学 全程伴考
第三单元
【问题聚焦 难点点拨】
“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有怎样的规律和意义?”一直是人类思考和探询的主题。关注大自然的生命和人类的生命,关注生命的发源、过程和消亡,关注生命的现象和本质,赞叹生命的奇迹,歌颂生命的力量,哀怜生命遭遇的不幸…一直是文学最重要的主题。本单元的作品通过形象化的描述,生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引导我们关注生命、珍爱生命。
冰心的《谈生命》借助于自然界的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以及生命进程中的幸福和艰难的辩证关系。它讲述的是两种景象或景物的生命现象,其实是在探讨人的生命现象和规律,表达对自然界生命尤其是对人类生命的直视和透悟,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哲理性。
1.作者将生命分别比成“一江春水”和“一棵小树”,这两个比喻是否重复?为什么?
不重复,这两个比喻虽然都喻示着人的生命历程,情调、寓意上也基本是一致的,但各有侧重。“一江春水”侧重于阐明生命的力量(或生命的美好),即人的生命历程的丰富多彩;“一棵小树”则侧重于揭示生命的价值,即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力量的冲动和奋进。两个比喻的内涵相互补充,形象而又完整地阐明了生命的过程和意义。
2.怎样理解“愿你的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这句话?
这句话形象生动,又富有哲理。但在文中的意思是:希望你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你才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或者说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这里的“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体验;“美丽的黄昏”喻指人活到一定的年龄,或者说到了老年,具有无限感慨又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景况,可以指老年,但未必确指老年景况。
王鼎钧的《那树》通过描写一棵大树的命运,含蓄地表达对自然界宝贵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文明发展与自然环境破坏之间不可调和关系的矛盾心
【提高训练 备考创新】
三星级基础题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根据汉字写出拼音。(4分)
xiāo( )雄 chán( )弱 杀戮( )腼腆( )
2.默写(4分)
(1)宁为百夫长, 。(杨炯《从军行》)
(2)举杯邀明月, 。(李白《月下独酌》)
(3) ,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4)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
3.写出两联富有哲理的古诗并注明出处。(4分)
(1) , 。( )
(2) , 。( )
4.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①据统计,北极的鸟类大约有120种左右,其中多为候鸟,常住的鸟类不到总数的十分之一。②作为对比,南极的鸟类只有43种,永久性的“居民”大概只有企鹅和贼鸥。③生活在北半球的鸟类,大约有六分之一要到北极繁衍后代。④据一位在北极草原观察和研究了十多年的鸟类学家说,光在阿拉斯加北极地区,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候鸟在这里居住。
⑤北极是全世界几乎所有候鸟的天堂。⑥在南极,飞得最远的是信天翁,但它只是绕南极作长距离的迁移。⑦这是因为,北极不仅有辽阔的草原、丰富的食物,而且还有安静而干净的环境,很少人类干扰。⑧因而,南半球的许多候鸟宁可从遥遥万里飞到北极来越冬,也不愿意到南极去送死。
(1) 第①句画线部分应该删去一个词:___。(1分)
(2) 与第④句中“居住”一词意思相近的一个成语是:___(2分)
(3)第二段中,与本文中心无关的一个句子是第__句。(2分)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所透露出来的信息。(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