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课堂实录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5/1 22:28: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在胡同中感受平凡生活的情趣之美
——《胡同文化》课堂实录
                    张 叶

一、背景
我是一名从教不满三年的新教师,我校本着对新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规定新教师在从教第一年必须开两堂公开课,这是对我们的一种鞭策,也为我们尝试研究性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第一册第三单元汪曾祺的散文《胡同文化》属于新教材中的新增篇目,该文语言雅致、朴实又不失幽默,且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能够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而且我所教的高一(六)班有好几个学生来自北方,在课文朗读上也有一定优势。于是我便选择《胡同文化》作为我公开课的教材。
在一次上网中,我碰巧发现了一首传唱北京胡同的充满京韵的歌曲,并配有歌词和大量有关北京胡同的图片。我眼睛一亮:何不利用多媒体上一堂图文加音乐的公开课?于是我精心制作了一个课件,满怀自信,从容上阵。

二、教学过程
我是从题目导入课文的:
“胡同”就是小街巷,是民间特别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建筑格局,我们宁波人管它叫“弄
堂”。“文化”是一种意识形态,它可以是精神型的,比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精神文化产品;也可以是物质型的,比如服饰文化、茶文化、吃文化、园林文化等。在作者笔下,胡同就是一种文化的外在表现,就是北京人的生活,也就是北京人的思想。
现在,先请大家跟我一起到北京的胡同去转悠转悠,顺便听一首胡同歌,领略一下胡同深处传唱的民风民俗。(同步播放歌曲和图片。歌词:
不唱那辉煌的故宫,
  也不唱那雄伟的长城,
  单唱这北京城里的小胡同啊,
  有名的胡同三千六,
  无名的胡同数不清,
  横胡同竖胡同,
  半截胡同斜胡同,
  就象那棋盘布在北京啊,
  砖塔胡同年代最久,
  交民巷它最长可分西东,
  七拐八拐是九道弯哪,
  钱市胡同两个人相遇,
 您哪,要侧身行……)
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听着歌曲,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张张图片,由于新奇还不时发出笑声。看来他们不仅对胡同有了感性的认识,而且学习兴趣已被充分调动起来!多媒体课件发挥了相当好的作用。
接下来我开始分析课文。
师: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一至四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个问题:这部分内容提到北京胡同有哪些特点?
生:胡同十分方正,正南正北、正东正西的胡同把整个北京切割成方正的小块。
师:对。方正的胡同使得北京人的方位意识非常强。据说以前有个人假冒钦差大臣去传圣旨,但一眼就被识破了。为什么?——就因为站错了方位。可见这种方位感已渗透到北京人的思维方式中。(出示北京地图)
生:北京胡同的取名来源多样,有根据记数的,有根据人名、储存物件的,还有根据行业、胡同自身形状的。
师:其实还有很多来源。有根据植物命名的,如樱桃胡同;根据日月山川命名的,如月光胡同;根据鸡鸭鱼肉命名的,如鸡爪胡同;根据地名命名的,如臭水河胡同等等,十分有趣,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人情味儿。
生:北京胡同宽窄不一。
师:这位同学看书比较“敏感”。的确这也是北京胡同的一大特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阶层等级观念。宽敞的胡同里一般都是“大宅门”,住着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小胡同住的大多是无名小卒,而且数量多。
生:北京的胡同还很安静。
师:胡同里不是有各种叫卖声吗?
生:偶尔的叫卖声反倒显得胡同里更加安静了。
师:这叫什么写作手法?
生:以动衬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