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说课稿1
- 资源简介:
约10000字。
课题 《苏武传 》 班固
授课
时间 2010 年 11 月 12 日 第 周 星期 第 节
授课人 平顶山市二中 苏水彩
教
材
分
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4第四单元编选了三篇古代人物传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读懂课文,学习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苏武传》是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能充分显示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才华。自《汉书》问世后,苏武的英名和他的感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精神就一直为人所称道。《苏武传》也是一篇具有典范意义的文言文,它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苏武传》节选近2000字,对于我们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学过一定数量的文言文,但是文言文的基础仍是很薄弱。因此要学习这么长的文言文,确实有一定得困难,。好在教材虽然篇幅较长,个别字词生僻,但人物形象饱满,情节生动,文学性、观赏性较强,课下注释很详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要敢于创新,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就能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教 学 设 想 教学目标
知识
能力
目标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情感
态度
目标 1、 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真正内涵。
2、 学会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现实的角度来审视作品人物形象,评价其积极意义;
教学重点 新课标强调: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因此我把学习本文运用富有个性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对比映衬的手法来突出主题、塑造人物的方法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根据我校的学生情况,我把学习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要的实词、虚词、句式作为本课教学难点。。
教法设计 为了能顺利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我打算采用
1、 情景式教学。
2、 启发式教学。
3、 学案式教学。
学法设计 引导学生采用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手段 为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我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我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完成知识能力目标3和情感态度目标1。
第二课时:主要突破知识能力目标1、2和情感态度目标2。
教 学 环 节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设计一:导入新课
秦时的明月依然明艳,汉时的雄关已经不见,但是
有一支歌, 唱了千年;
有一支歌 ,唱遍草原;
有一支歌, 永留人间。
请欣赏歌曲《苏武牧羊》,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