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下)高一级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49题,约7380字。
广东实验中学2012—2013学年(下)高一级期末考试
生 物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另发的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或系统,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需穿过4层磷脂分子层
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
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
2.班氏丝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后,常造成人体下肢肿胀,这是由于 ( )
A.全身淋巴不能流动导致下肢肿胀
B.组织间隙积聚液体
C.血液中的总量大量增多导致下肢肿胀
D.内环境的稳态未受到影响
3.如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对AB段和BC段变化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呼吸频率加快造成的
B.BC段下降的原因:一是被血液中的缓冲物质转化为其他物质;二是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
C.AB段上升是因为此段时间内,人体只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液
D.AB段产生的乳酸,在BC段与Na2CO3反应
4.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 ( )
A.a=b B.a=b+c C.a=c D.a>b+c
5.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
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C.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
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6.手偶然碰到针尖时产生的反应是 ( )
A.痛和缩手同时出现 B.先感觉到痛,接着缩手
C.先缩手,接着感觉到痛 D.无法确定先后顺序
7.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这些细胞位于( )
A.大脑皮层 B.垂体 C.下丘脑 D.脊髓
8.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 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 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