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本纪》同步测试试卷
- 资源简介:
共15题,约4150字。
夏本纪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B.九山刊旅,九川涤原
C.于是帝锡禹玄圭 D.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
解析 B项“原”通“源”;C项“锡”通“赐”;D项“辟”通“避”。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九泽既陂 陂:堤防
B.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兴:征集
C.西被于流沙 被:遭遇
D.摄行天子之政 摄:执行
解析 A项应为“筑堤防”;C项应为“覆盖”;D项应为“代理”。
答案 B
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3分)
A.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B.于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
C.帝舜荐禹于天,为嗣
D.薄衣食,致孝于鬼神
解析 A项为“比”,BCD均为“对,向”。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3分)
A.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 B.行山表木
C.陆行乘车 D.以均诸侯
解析 B项“表”;C项“陆”;D项“均”都是活用词。
答案 A
5.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 )(3分)
A.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B.过家门不敢入
C.天下于是太平治
D.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解析 “百姓”在此处指“百官”。
答案 A
6.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3分)
A.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B.以告成功于天下
C.而使续鲧之业
D.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解析 B项为状语后置句;C项为省略句;D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A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禹之所以要将治水的重任推让给契、后稷、皋陶,是因为他对父亲鲧的死耿耿于怀,深感悲愤。
B.禹是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他运用堵截法成功地治理了洪水,造福百姓。
C.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最终治水成功,平定天下,成为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民造福的典范。
D.禹“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说明禹将治水成功的希望寄托在神灵的身上。
解析 A项,偏离了作者对夏禹的态度及夏禹的性格品质,从原文看,夏禹对父亲的死深感悲伤,这是夏禹全力治水的动力;B项,夏禹运用的是疏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