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58个字。
“泉香而酒洌”新解
江苏省海安农业工程学校 陈志祥
对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新编的初中语文第五册《醉翁亭记》一文中的“泉香而酒洌”一句,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译为 "泉水甜酒水清”。《中学古诗文对照注译》(1983.11.广西民族出版社)译作“因为泉水香甜,所以酒味清凉”。《文言文教学参考资料》注释说:“‘泉香而酒洌’应为‘泉洌而酒香’。此处系误抄,因‘洌’是极清的意思,应以洌形容泉水,以香形容酒。”《初中文古文导读与练习》说:“‘泉香而酒洌’,应译为‘因泉水清而酒味香’”。
笔者认为,这四种解释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第一种翻译不但不合情理,而且没有弄清“而”前后之间的关系。谁都知道衡量泉水好坏的标准主要是清不清,衡量酒好坏的标准主要是香不香。这样翻译表面上是忠实于原文,但实质上是没有注意客观事实。1981年《散文》第6期上曾发表过一篇题为《醉香犹在——醉翁亭记游》的散文。这篇散文在写泉水时说:“这里的涓涓清泉,确实最令人陶醉。醉翁亭前的酿泉,‘泻出于两峰之间’,山花笑在泉底,不改其貌,碧叶映在泉中,不减其翠,沏茶溢香,酿酒浓洌,凡临泉者,皆以痛饮为快。”这段文字,充分说明酿泉之水的主要特点是清洌。从人教社中学语文室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泉香而酒洌”的译文和其关于《醉翁亭记》的“练习”二第4题“溪深而鱼肥”的参考答案[“‘溪深而鱼肥’(‘而’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将“泉香而酒洌”中的“而”解释为并列关系的连词。《教师教学用书》将其中的“而”解释为并列关系的依据,可能是《辞海》。《辞海》“而”字条注⑦“语助词。表示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