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分析与综合 (三)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宿江边阁①
杜 甫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②。
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
颧鹤追飞静,豺狼得食喧。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注释]①江边阁:即西阁。建筑在夔州长江边上。 ②水门:这里是指长江三峡的瞿塘关。
1.对首联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暝色”点明时间,以“高斋”点明地点,交待出作者所处时间和位置。
B.“暝色延山径”是说,暝色仿佛由山径迎接而来,刻画暮色自远而至之状。
C.“高斋次水门”是说,作者夜晚留宿于高斋(西阁)之旁的瞿塘关的小船上。
D.作者在此联运用对偶、拟人等修辞手法,概括地描绘出江边阁周遭的景物。
2.颔联、颈联的内容,主要是写诗人起坐眺望的□□和□□。
3.古人对“薄云岩际宿,孤月浪中翻”一联十分赞赏,“宿”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状态;“翻”字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
4.从最后一联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怀和□□处境。
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
赤 壁 图①
元好问
马蹄一蹴荆门空,鼓声怒与江流东。曹瞒老去不解事,误认孙郎作阿琮。
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
至今图画见赤壁,仿佛烧虏留遗踪。令人长忆眉山公②,载酒夜俯冯夷宫③。
事殊兴极忧思集,天澹云闲今古同。得意江山在眼中,凡今谁是出群雄?
可怜当日周公瑾,憔悴黄州一秃翁④。
四、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日,早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竿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①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是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及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而归,其得鱼与午前比②。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③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嘻,此可以观矣④!
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⑤也,是得鱼小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辛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搏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
夫钓,适⑥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选自 吴敏树《说钓》)
[注释]①间:间或,偶然的意思。 ②比:相同,同等的意思。 ③数数:次次,多次的意思。 ④此可以观矣:由此可以看出些道理来。观:看。 ⑤乡举:这里指经过乡试考上举人。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一次考试,称为“乡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⑥适:这里是“适宜”的意思。
13.仔细阅读第一段,概括第一段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14.第二段中画线的“搏妻孥之一笑”,与上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相呼应。
15.本文以□□比□□,表达了作者对追求科第官禄的认识,表明自己□□□□,□□□□的志趣。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汙;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其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尝牧梁州,以①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蹄劘②,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③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破鹢④而后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褒城驿号天下第一。及得寓目,视其沼,则浅混而汙;视其舟,则离败而胶,庭除甚芜,堂庑其残,乌睹其所谓宏丽者?
讯于驿吏,则曰:“忠穆公尝牧梁州,以①褒城控二节度治所,龙节虎旗,驰驿奔轺,以去以来,毂交蹄劘②,由是崇侈其驿,以示雄大。盖当时视③他驿为壮,且一岁宾至者不下数百辈,苟夕得其庇,饥得其饱,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至如棹舟,则必折篙破舷破鹢④而后
七、阅读下文,完成25—28题。
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之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总之种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
鸟声之最可爱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人则未之察也。鸟之防弋①,无时不然。卯晨以后,是人皆起,人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
八、阅读下文,完成29—32题。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显名太学。更始元年,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
时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①,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②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尉勉孝子,就餐饭之。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王莽时,四辅三公③连辟,不到。掾吏白请召之,延曰:“召之不可。”
九、阅读下文,完成33—36题。
班超久在绝域,年老思土,上书乞归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谨遣子勇随安息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朝廷久之未报,超妹曹大家上书曰:“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原,生逆乱之心。而卿大夫咸怀一切,莫肯远虑,如有卒暴,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诚可痛也! 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录。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