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道题,约11000字)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分析与综合(四)
一、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①,右擎苍②。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
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③云中,
何日遣冯唐④?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⑤。
[注释]①黄:黄犬。 ②苍:苍鹰。用黄犬和苍鹰,在围猎时追捕猎物。 ③节:符节。古代官员持节,表示君王授予的权力。 ④冯唐:汉时,冯唐年岁已高,汉文帝仍令他持节到云中去,征召魏尚为云中太守。作者在这里以冯唐自比。 ⑤天狼:天狼星。这里以天狼比喻西夏。
1.“鬓微霜,又何妨”一句,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相呼应。
2.对“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満城的百姓纷纷传报,太守亲自出城看孙郎射老虎。
B.百姓跟随太守倾城而出,看他像孙郎一样亲自射虎。
C.満城的百姓纷纷传报,太守像孙郎一样亲自射老虎。
D.百姓倾城而出,跟随着太守,一起去看孙郎射老虎。
3.作者在词中借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典故,表现出_______________的心态。
4.这首词作者借□□之事,表达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愿望。
二、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桂 枝 香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①斜阳里,
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②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
门外楼头③,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④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
草凝绿。至今商女⑤,时时犹唱,《后庭》遗曲⑥。
[注释]①棹:船桨,这里用来代指船。 ②星河:银河。这里比喻河流。 ③门外楼头:这四字浓缩了杜牧 “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的诗句,说当隋将韩擒虎率大军压境时,陈后主还和宠妃张丽华在一起寻欢作乐。这里借用陈后主宠张丽华亡国的典故,感叹六朝的破灭。
四、阅读下文,完成13—16题。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①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②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③,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独此根分而技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余,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砚,可瀹茗④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抨,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⑤观瀑之娱,一⑥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憎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日:“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⑦。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日:“诺”。已遂述⑧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选自 袁牧《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释]①雁宕:山名。下文的匡庐、罗浮、石门均是山名。 ②暴:同“曝”,晒的意思。③如倾盖交:盖,车上如伞状的篷。盖交,即两篷相交,比喻两人偶然相遇交谈。 ④瀹(yuè)茗:煮茶。瀹,煮的意思。茗,茶。 ⑤不图:没有想到。图,料到,想到。 ⑥一:竟然。 ⑦无征不信:没有证据,别人就不相信。 ⑧述:口述。
13.作者将无亭观瀑与有亭观瀑对比而写,无亭观瀑的不足是: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有亭观瀑的妙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14.第五段作者感叹道:“亭之功大矣!”其中的“功大”是指:□□□□,□□□□。(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15.本文的开笔写“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下文中与此意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第二部分是2至5自然段,第三部分是第6片自然段。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归纳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一名旉。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晓养生之术,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煮熟便饮,舍去辄愈。
府吏倪寻、李延共止①,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彭城夫人夜这厕,虿②螯其手,呻呼无赖③。佗令温汤近热,渍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数为易汤,汤令暖之,其旦即愈。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旁有卖饼家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④车旁,欲造华佗。
六、阅读下文,完成21—24题。
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③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④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七、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25—28题。
甲文
论曰:诗家云:“炼字莫如炼句,炼句莫若得格。格高本乎琢句,句高则格胜矣。”天下之诗莫出于二句:一曰意句,二曰境句。境句则易琢,意句难制。境句人皆得之,独意不得其妙者,盖不知其旨也。所以鲁直、荆公之诗出于流辈者,以其得意句之妙也。何则?盖意从境中宣
八、阅读下文,完成29—32题。
八大山人①,明宁藩宗室,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②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③,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父某,亦工书画,名噪
九、阅读下文,完成33—36题。
马伶①者,金陵梨园②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