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文化》教案1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3/11/29 20:16: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8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胡同文化<br>
教学目的<br>
    一、了解北京民间建筑的特点及其中体现的文化、民族心理,领会作者对北京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态度。<br>
二、引导学生从建筑的风格思考建筑者的心理、观念,引导学生思考传统文化的价值,作出自己的判断。<br>
三、继续训练学生概括要点的能力,掌握通过抓中心句的方法概括各部分内容,通过把握各部分关联概括全文内容。<br>
<br>
教学设想<br>
这是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作的序。作者先是介绍了北京胡同的基本情况,继而引发对北京人文化特点的分析、概括,最后阐明胡同及其文化必然走向衰亡的命运。阅读时,引导学生抓住第1段中总领全文的句子,理解全文的思路,再仔细阅读全文分别概括北京胡同建筑的特点、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并理解其中的内在联系,从而读懂整篇文章。最后以“北京人易于满足”一段为例,分析作者明白晓畅的叙述中含有的淡淡讽刺。重点分析文章结尾3节,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伤感、无奈、坚决告别。<br>
教学步骤<br>
第一种方案<br>
<br>
    一、导入:北京是自明代以来北方乃至中国最重要的都市,也是最具文化底蕴的都市,然而那个古老的北京(如四合院)和老舍笔下的那些老北京人(如祁老太爷)正在一天天消失,北京也正在发展、变化成一个新的现代化的都市。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如何看待这些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在这篇散文中汪曾祺介绍了北京的胡同、胡同文化,并委婉地阐明了自己的想法,也许对我们有些启发。<br>
二、指导自读课文,梳理全文结构。<br>
1、  字词:<br>
方正:①成正方形,不偏不斜。②正直。<br>
封闭:严密盖住或关住使之不能随意扩展。<br>
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br>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