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八首》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长春版,约15650个字。
《格律诗八首》教学设计
备课人:于岫冬
课题 《格律诗八首》 教学手段 自制多媒体课件、播放诵读录音
课时 四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方法 诵读启发
教学思路 1、由于中考文言诗词一块重在考查学生背诵以及名句、名篇的默写,应工作室本节授课要有效帮助学生新旧知识衔接之要求,因此课堂导入设计时安排学生回忆学过诗句,并要求板书,旨在发现错别字加以引导、纠正。
2、诗歌重在诵读,在读中学,读中悟,读中背。因此运用课堂多样的诵读方式,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诗歌中的名句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因此名句的理解与讲授将成为课堂的重点。
教学目标 1、诵读并背诵八首格律诗。
2、借新诗讲授,掌握学过的相关诗句,并整理归纳。
3、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4、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的意境,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了解诗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重点 熟读,背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并积累古诗词中的名句。
难点 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流程 导入→分析文本→把握主旨→解析景语→体味意境→总结规律→扩展练习
第一课时 《使至塞上》王维
《泊秦淮》杜牧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教学步骤与内容 备注
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