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学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1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5/30 21:1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9800字。
高一语文第四单元

知识点辅导:

本单元两篇文言文《勾践灭吴》与《触龙说赵太后》。两文均属先秦历史散文, 选自《国语》和《战国策》。《勾践灭吴》紧紧围绕勾践誓雪国耻这一主线展开, 塑造了虽遭暂时失败却能痛定思痛, 再造国家的越王勾践形象。《触龙说赵太后》中, 触龙通过巧妙的言辞, 将爱子与保国统一的思想, 融入到赵太后的内心, 从而获得了游说的成功。
在学习过程中, 要注意联系上一单元内容, 体会《国语》、《左传》及《战国策》在各自叙事方式上的差别, 领会各自写法的目的、好处。一般来说, 先秦历史散文在刻画人物上生动传神、栩栩如生; 记叙历史事件过程详略得当、引人入胜; 能运用合理的虚构和想象, 以增强形象的生动性。这是它们的共同点, 三部书又各有特色, 《左传》长于描写战争画卷, 语言简而精, 曲而达, 婉而有致; 《国语》长于描述传奇故事, 语言深厚浑朴, 但因采自列国历史, 故而有时辞多枝叶; 《战国策》长于描绘充满智慧的谏议故事, 铺陈渲染, 辞采绚丽。
阅读中, 还应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不同义项, 掌握一词多义的特点, 掌握一定数量的通假字及某些字词的古今异义现象。体会各篇在写人叙事上的精妙之处。

知识点讲解:

勾践灭吴

一、《国语》简述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传说为左丘明所著。《汉书·司马迁传》中记载:"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全书二十一卷, 分《周语》、《鲁语》、《齐语》、《鲁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 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500余年的史事。它的写作意图是"求多闻善败以监戒也"。全书似乎是编辑各国旧存的史料而成, 采择有多有少, 以《周语》的记载最详备, 其余各国所记, 都集中在某几个人物或事件上。侧重于记言, "记诸国君臣相与言语谋议之得失也。"(《释名·释典艺》)。

二、词语解释
1、字音
会稽(kuài jī) 栖(qī) 商贾(gǔ) 仇雠(chóu chóu)
(pǐ)  (bǔ) 囿(huì) (chī) (chēn)

2、通假字
不可失也已 亦无及已 已通"矣", 语尾助词。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 率领, 带领。
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 婚娶。
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 分娩。
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 本指磨擦, 使其锐利; 现        多比喻磨练。
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 征税。
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有通"又", 古人习惯在整数与零数之间加    
                一"有"字, 可延长音节, 增加韵味。
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国之孺子之游者, 无不 也 通"哺", 给人食物吃。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其通"岂, 难道"。

3、一词多义
闻 项羽卒闻汉军楚歌 听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