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2014届高三12月月考文综试题
- 资源简介:
共43小题,约11400字。
巴彦淖尔市一中2014届高三12月月考
文综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4. 本试卷共18页。如遇缺页、漏页、字迹不清等,考生须及时报告监考老师。
第Ⅰ卷
一、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甲、乙分别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此完成1---2题。
1.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A.河流径流量增加 B.土地荒漠化加剧
C.水土流失严重 D.洪涝灾害多发
2.从Ⅱ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可以推测:
A.图示期间年平均气温升高 B.图示期间人口大幅度增加
C.图示期间铁路、公路密度加大 D.图示期间水资源日趋紧张
读下图,回答3----4题。
3.①②两区域共同的自然特征是: :
A.北部均为平原地区 B.河湖众多,但人均水资源不足
C.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 D.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
4.有关①②两区域的人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C.②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D.①区域城市群形成的最重要的物质基础是区域内丰富的铁矿资源
2012年5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设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要求将其建成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与装备制造业基地。读下图,完成5---6题。
5.黄河金三角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有:
①承东启西的位置 ②水能资源丰富
③廉价劳动力充足 ④科技力量雄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产业转移对该示范区的影响可能是:
A.促进产业升级 B.就业压力增大
C.资源面临枯竭 D.改善环境质量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近年来华北地区冬半年雾霾天 气多发,PM2.5浓度增加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读“北京市某日PM2.5浓度变化图”,完成7---8题。
7.导致该地PM2.5浓度变化的首要污染源是:
A.生活燃煤排出的烟尘 B.道路及建筑工地的扬尘
C.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 D.机动车辆排放的尾气
8.治理雾霾天气应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②优化产业结构
③加强环保执法力度 ④实施人工降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读下图“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