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课时,约2500字。
再别康桥
02中文5班 阮杰华 0204241532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对新诗这种文学样式形成理解,掌握新诗的鉴赏基本方法和技巧。
2. 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情感的感悟能力。
3. 引导学生自觉进行诗歌鉴赏与创作活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结合作者的情感经历,理解诗歌中丰富的意象。
2. 新诗的鉴赏方法。
三、学生情况
基础一般,还没掌握欣赏诗歌的方法。
四、教学设想
诗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要理解这首诗歌的意绪,就必须结合徐志摩的情感经历去分析;品味诗歌也是个人的一项审美活动,带有浓烈的主观色彩,所以应该把更多空间留给学生,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去联想和感受,体会多愁善感的徐志摩在诗歌中表现出的一种唯美主义。
五、教学时数 1个课时
六、教学步骤
1. 导入
问学生有否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剑桥大学,若见过,给他们的印象又是什么?——宁静和谐。剑桥也译作康桥,当年诗人徐志摩就在这里求学,(接着简单介绍作者)我们再看一下作者心目中的剑桥是怎样的剑桥。
2.扫清字词障碍
3.朗读诗歌,整体感知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体会一下新诗的节奏美与韵律美——四行一节,第二、四句压韵,隔节换韵,契合诗人的情感起伏。
4. 以意象为中心,展开对诗歌的艺术特色的分析
第1节:诗人连用三个“轻轻的”,写出了离开康桥时的情景,透出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离情和淡淡的忧愁。同时以轻微跳跃的节奏,定下的忧愁但并非哀伤的情感基调;
第2节:设计问题:为什么作者要把“河畔的金柳”比作“新娘”?试想一下以前学过的诗歌里,哪首有提到柳树?要求学生展开想象。
小结:首先是“金柳”与“新娘”在形态上的相通性,两者兼具袅娜多姿,妩媚动人, 使人欢喜怜爱的特点。其次,“柳”是一种特殊的意象,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从这首经典的送别诗里看到,“柳”跟“留”谐音,是一种离别的意象,来表达惜别之情。可见,以“柳”为意象,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再次,也是基于志摩对“新娘”的特殊情结。志摩在爱情上是一个情种,他对理想的爱情有着十分执着的追求,对心爱的人的倾慕和爱恋,在志摩短暂的生命历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在这里,作者更多的是把“金柳”当成了自己的新娘,荡漾在他心头的不仅仅是“波光里的艳影”更是面对自己新娘是的那种激动、幸福的满足感。
第3节:设计问题:若请同学们扮演康河里的一件事物,你会扮演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