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案一个课时,约2676个字。
12 桥之美
作者:河南省开封市第十四中学 郑美玲
教学要求: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眼中的桥之美。
2. 体味文中优美而又富有情味的语言。
3. 尝试用“艺术家的眼睛“去发现美,去感受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眼中的桥之美
2.品味本文优美而富有意蕴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² 学生:1.预习课文,排除字词障碍。2.熟读课文,并找出自己存有疑惑的地方。3.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吴冠中的资料并查看课文相关的桥的图片。
² 教师:拍摄地方具有代表性的桥,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及流程:
(一)导入:(情景激趣,出示片头动画)
在一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有三个人在一棵大树下乘凉,他们都夸这棵大树好。桥梁专家茅以升是个急性子,他最先表态:“这棵大树好,如果用这棵树做桥墩,至少可以承重50吨。”咱们南阳哲学家冯友兰沉思了片刻说道:“好,这是生命在宇宙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画家吴冠中早就按捺不住说道:“多美呀,你们看,这飞起的屋檐,低矮的灌木丛,鹅卵石铺就的小路与这棵大树相互映衬,使这小院与周围的环境和谐搭配。”人家都说画家具有独特的审美角度,独具“第三只眼”,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上这一叶寻找美的小舟,去看看他眼中的“桥之美”吧。(出示课题)
(二)明确学习任务
1.师引导:桥之美是一篇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文艺小品文,根据课标和教材的要求,通过昨天和同学们的商量,我们确定了以下三个学习任务:(出示学习任务)
①理解作者眼中的桥之美
②体味富有情味的语言
③尝试用“艺术家的眼睛“去发现美,去感受生活。
2.请学生齐读。
过渡:我们将通过四个环节来完成以上学习任务。(出示主界面)首先,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三)速读课文 整体感知
1.师引导:我们将采用速读的方式,知道速读的方法吗?
学生发言。
请生小结以下速读的方法(出示速读要领:不指读,不回视,不动唇,快速浏览全文,抓住文中关键语句。)
2. (出示问题)下面同学们快速浏览,带着问题从头至尾筛选信息,三分钟之后检查速读效果。记时开始。
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请找出最能概括作者看法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