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教案1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6/6 18:30: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146字。

《风筝》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挚爱真情。
2、 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本文含蓄深刻的立意。
2、 揣摩文中语句的深刻内涵。
[课前预习]
1、 解决生字词。
2、 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一提起潍坊,人们自然会与风筝联系在一起。潍坊风筝节早已名扬天下。初春时节,伴着东风的脚步,风筝早已被心急的孩子送上天。蓝天中放飞着五彩缤纷,也放飞着孩子们的梦想,那是何等的惬意!可有一个孩子却被剥夺了放风筝的权利。今天我们就一同去倾听鲁迅先生的心灵诉说。(板书课题)
二、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听老师诵读课文,并思考两个问题:
1、 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2、谈谈听读后的感受。
(师最好能背诵,学生可合上课本听读。)
完成以上问题:
第1题学生只要能扣住“风筝事件”来概括即可。
第2题学生可从多方面来谈,如兄弟之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鲁迅的自责与反省等,只要与文章内容有关即可。
三、 课文探究:
(此文意韵丰富,因而需要探究的内容较多。在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把握之后自然转入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次探究。)
(一)文意理解: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把你的理解记在语句旁边。遇到疑难问题,也要随时标记下来。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此环节是学生自省自悟的关键环节,留时要充分,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真正起到“导”的作用。)
学生可能涉及的语句或问题有:
1、“我”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惊异”的是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永远无法补过。
(可让学生复述“精神的虐杀”的一幕的具体内容。)
2、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紧承上一问题,自然引出此问。)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