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朗豆香社戏美,教我思念到如今——《社戏》教学设计14
- 资源简介:
约5130个字。
月朗豆香社戏美教我思念到如今
——《社戏》教学设计
文本解析
《社戏》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化的小说。文章共有50个自然段,写了三次看戏的经历,前两次是写在正规戏园子里看戏混乱而烦闷的记忆,主体是写童年时代在农村的河边看草台班子演出的美好体验。这二部分,通过“我”这个叙事主人公的连缀,组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
前半部分,“我”所处的环境是一个色调晦暗、狭小、拥挤、嘈杂的社会环境,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冷漠、隔阂。那是一个丑恶、浑浊、黑暗的生活。后半部分,“我”在平桥村看戏和生活环境与戏园子的环境迥然不同,这是一个优美、恬静、清新的世界。
由此可见,《社戏》表现的主旨应该是:“我”对现实中存在的丑恶生活,对人与人之间冷漠、隔阂的关系的厌恶和否定;对美好的生活,对人与人之间相爱互助、融洽、和谐的关系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设计
教学安排二课时完成,这是第二课时的教案设计。由于文本较长,第一课时主要是朗读课文,了解作者及文体常识,积累字词,当堂背诵“月下行船”的有关自然段。
相关课程标准
“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目标
1.梳理三次看戏的经历和体验。
2.分析人物形象。
3.领悟小说的主旨。
评价任务
1.跳读课文,自主梳理小说情节,找出三次看戏经历的不同。
2.浏览课文,能够个性化解读人物形象。
3.默读课文,能够小组合作,探究小说主旨。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走进三场戏剧:京戏——社戏(欲扬先抑)
【一读】——浏览课文,整体感知,梳理情节
学生活动:浏览小说,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次数 地点 剧目 角色 环境描写 特点
第一次 北京
戏园 不知 红的绿的 冬冬的响、
喤喤的响 嘈杂、拥挤、混乱
第二次 北京
戏园 《目连
救母》 老旦、小旦、花旦、老生等 “胖绅士的吁吁的喘气”“冬冬喤喤的敲打”“红红绿绿的晃荡” 嘈杂、拥挤、混乱
第三次 赵庄
野外 不知 铁头老生、
小旦、小生、小丑、老旦等 白蓬的航船、乌蓬的航船 疏疏
朗郎
师总结过渡语:儿时的感觉是朦胧的,儿时的情感又是真切的,“我们”虽然连看的什么戏、什么角色都不知道,环境嘈杂又拥挤,却还看得津津有味,恋恋不舍,这其中的奥妙又是什么呢?作者写这些的用意是什么?请跳读有关三次看戏环境描写的句子,进行比较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