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案15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6/9 13:2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教时,约5200字。

课  题 长亭送别
共 2 课时 总第 62-63  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王实甫及《西厢记》,把握剧情、戏曲冲突和人物形象;学习、鉴赏富于文采的语言,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剧情介绍、分角色朗读把握剧情,梳理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通过比较阅读领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戏曲中反对封建礼教的思想,欣赏曲词、越剧,形成对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把握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法 诵读、评析
教具准备 越剧《长亭送别》视频
板 书 设 计
长亭送别                王实甫(《西厢记》节选)一、课文感知                  二、课文鉴赏长亭路上:“暮秋天气”“离人伤感”——底色和基调    1、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长亭离筵:①“西风黄叶”“意痴心醉”——各自暗相思   2、富于文采的戏曲语言。     ②“合欢未已”“眼底空留”——重情轻名利   ⑴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长亭分别:“两意徘徊”“泪眼愁眉”——意恐迟迟归     地表现人物的心理。长亭目送:“夕阳古道”“烦恼填胸”——怎一个愁字了得  ⑵融古代诗词与民间口语为一体。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一、谈话导入  《红楼梦》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艳曲警芳心》中两次写到林黛玉和戏曲的关系:一次是和宝玉偷读《西厢记》,另一次是听到梨园排练《牡丹亭》:“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见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益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