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4
- 资源简介:
约4830字。
必修1《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
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授课时间一般不超过半小时。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便随时发现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四、新课讲授
一、导入新课
聊天的方式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假如碰到需要向陌生人问路时,直接叫:“喂,往某某地方怎么走?”这种方式是很不礼貌的,应该客气地称呼一下对方,你们怎么称呼陌生人的呢?(生:那要看那陌生人的性别和大致年龄,叫师傅、大伯、大叔、大婶、大哥、大姐、小妹……)
师:可是这位陌生人真的跟你有师傅关系、兄弟关系、姐妹关系吗?没有,那为什么我们这么叫呢?(生:不知道其名字,只好这样叫)在单位、在院子里,你父母对知道名字的熟悉的同事、邻居、朋友也往往不是直呼其名,而是张哥李姐王大婶这样地叫,这是为什么呢?(生:为了拉关系,表示亲近)
师:在西方国家是不是也这样呢?在中国,一个孩子生下来,七大姑八大姨,区分精细,在英语里没有这么精细的称谓,aunt和uncle两个单词就囊括我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