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小题,约7869字。
2005年南通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1至2页.第II卷2至8页。共13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选择题 共12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科目名称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一 (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和谐 别出新裁 谈笑风生 B.风彩 扣人心弦 舍身取义
C.陶冶 脍炙人口 出类拔萃 D.真谛 呕心沥血 一愁莫展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年近花甲的外交官孙必千临危受命,奔赴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成功地解救了中国人质。
B.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内二战题材图书的出版和销售络绎不绝。
c.突如其来的印度洋大海啸让毫无防备的海边居民措手不及,导致约30万人丧生。
D.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一举夺冠,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使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地发展,党中央对国民经济的增长率进行了宏观调控。
B.中央电视台将焦点对准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呼唤社会对未成年人给予更多的关注。
c.在信息时代,一个人是否具有快速阅读、捕捉有效信息决定着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D.随着南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具有江海特色的旅游项目日益受到众多外地游客的青睐。
二 (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址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元棠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 融然②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无案牍之劳形
A B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博学善属文 弦徽不具
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甲文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强调“陋室”不陋。
C.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中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分别写出刘禹锡与陶渊明居所的萧条冷落。
第II卷(共118分)
注意事项: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三 (23分)
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7.联系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叙述,你认为乙文中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
8.古诗文积累与欣赏。(9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①--④小题必做,⑤⑥两小题选做一题)(6分)
①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②__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③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