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散文》作业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选修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4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4/8/15 10:26:18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7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4460字。讲练结合,内容精粹,适合配套教学。

  《先秦诸子散文》作业设计
  彭泽县马当中学 周晓东
  《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作业: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使子路问津焉(渡口)      B. 趋而辟之(快步走)     C.杀鸡为黍而食之(吃)     D.见其二子焉(介绍,引见)   2、下列各项中,“之”的意义、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A.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B.是鲁孔丘之徒与  C.趋而辟之        D.孔子过之       3、下列各项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A.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B.子路宿于石门   C.夫执舆者为谁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见课本练习二)
  三、阅读题:阅读“长沮、桀溺耦而耕”一章,完成7~11题。1、下列句中各句的“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长沮、桀溺耦而耕  B、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  C、耰而不辍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涉及的人物是孔子、子路、长沮、桀溺、仲由等五人。 B.本文中长沮、桀溺为一介农夫,自然胸无大志。 C.子路先与长沮对话,又与桀溺对话,最后是与孔子对话。 D.孔子与先长沮、后与子路对话;子路与桀溺对话。 3、上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参答:一、1、C  2、B  3、A二、见书 三、1、B  2、C  3、体现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入世的人生思想。
  《论语选读》二:《当仁,不让于师》作业: 一、选择题: 1.选出与“今齐地方千里”的“方”的意义相同的一项(   )
  A.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C.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D.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2.与例句“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摄乎大国之间。  B.加之以师旅。 C.夫子哂之。  D.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可使足民。 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B.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C.稍稍宾客其父  D.粪土当年万户侯。 二、阅读选择题:阅读第10节,回答问题:(从“赤,尔何如?”至“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端章甫。  B.鼓瑟希,铿尔。 C.孰能为之大? D.范增数目项王。5.选出下列对本段文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 A.孔子对其弟子的教育循循善诱,于谈话中蕴涵丰富哲理。 B.从在文中的表现看,子路是个轻率急躁的人。 C.孔子之所以赞许曾皙的观点,是因为曾皙所谈论的不是政治。D.冉有是孔子的一个性格比较谦逊的弟子。三、辨析题、见课本练习二
  参答:1、B(方圆:A方形,C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D副词,正)   2、A(都是“的”,BCD都是代词)     3、A(都是使动词,B形作动,CD都是意动用法 4、D、(ABC都是名词作动词用,D是使动用法)   5、C  三、见课本
  《论语》选读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作业: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1)诲女知之乎:_______。(2)是知也: _______。(3)更也:_______。(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5)人能弘道:________。(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_____。(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其意义。(1)诲女知之乎?______通______;意义         (2)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焉。______通______;意义         (3)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通______;意义         。(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______通______;意义            。3、指出下列句子中是何种特殊句式。(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其何以行之哉?(           ) 阅读课文1—5节,回答问题: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A.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B.过也,人皆见之  C.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  D.更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