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93
- 资源简介:
约2700字。
沁园春.长沙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反复吟读,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能力目标:展开联想和想象,欣赏作品绚丽而壮美的艺术形象,体会宏阔的深秋意 境,提高想象和联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教学重点:
1、 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所抒发的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的豪情壮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毛主席是中国的一代伟人,他不仅是领袖,同时也是一位诗人。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他的一首词《沁园春.雪》(全体回忆背诵),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同样大气磅礴的词《沁园春.长沙》(板书)。
二、写作背景
《沁园春•长沙》这首词写作于1925年。长沙是毛泽东早年求学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1925年秋,毛泽东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想起过去曾在这里度过的许多峥嵘岁月,想起当时满目疮痍的中国,想起自己此时正肩负的重大事务,毛泽东百感集心,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词。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词的宏伟大气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注释梳理文章大意
3,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 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4,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吗?
(描述了四幅画面: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四,再读课文,品析鉴赏
1,首先来看第一幅画面
这首词一开篇就猛地推出了一个“特写”镜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我们可以闭上眼睛,想像一下这个镜头的具体画面:时在深秋,已让人感觉深深的寒意,苍茫的大地上,一个人在默默伫立,纵目远望,他身穿长衫,英姿飒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