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内容理解和练习两部分。约13755个字。
29 湖心亭看雪
长沙外国语学校 凌霄鸿
[文题解通]
◎导读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西湖的确是个迷人的地方。你知道雪后的西湖又是怎样一番模样吗?明末散文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传达出作者清高自赏的情感和超凡脱俗的雅趣。
◎作者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末著名文学家。侨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来,均为显宦。他早年过着精舍骏马,鲜衣美食,斗鸡放鹰,弹琴吟诗的贵公子生活。喜游山玩水,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有很深的修养,明亡后隐居山中著书,有《陶庵梦忆》、《西湖寻梦》、《夜航船》、《快园道古》等。其小品文多回忆个人经历的生活琐事。同时也是对晚明社会文化风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现出对乡土和故园的怀念,也流露出不少伤感情绪。描写细腻生动,风格流丽清新,极富诗情画意。在晚明小品中独树一炽。
◎背景
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他在《陶庵梦忆·序》中说:“鸡鸣枕上,夜气方回,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螳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于此可见其著书旨趣及以“梦”名书之由。我们读《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在欣赏其雅洁优美的散文形象的同时,常常感到有一层梦幻般的轻纱笼罩其上,使意境显得深杳而朦胧。这是历史投下的阴影,它反映了这位明末遗民作家的思想弱点,也赋予他的文风以特有的色彩。
[知识览通]
◎语音
更(gēng)定 毳(cuì)衣 雾凇(sōng) 沆(hàng)砀(dàng)
一芥(jiè) 喃喃(nán) 长堤(dī) 毡(zhān)
多音字
更 gēng三更 相 xiàng相公 qiáng 强大 铺 pū 铺张
gèng更加 xiāng 互相 强 qiang勉强 pù 床铺
jiàng倔强
◎字形
砀dàng沆砀 沆hàng沆砀 祯zhēn崇祯
汤tāng热汤 杭háng杭州 侦zhēn侦察
扬yáng飘扬 炕kàng炕上 帧zhēng一帧
[能力练通]
一、语言训练
1.给下列字词注音。
(1)更( )定 (2)拥毳( )衣 (3)崇祯( ) (4)雾凇( )
(5)沆砀( )( )(6)一芥( )(7)铺毡( )(8)强( )饮
2、解释加点的词语。
(1)余拿一小船—— (2)拥毳衣炉火——
(3)雾凇沆砀——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5)强饮三大白而别—— (6)更有痴似相公者——
3.辨析下列多义词。
(1)更 是日更定( ) (4)一 惟长堤一痕(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上下王一白( )
(2)白 上下一白( ) (5)与 选贤与能(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天与云与山与水( )
(3)而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6)焉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雕栏相望焉( )
4.写出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4)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
(2)湖中人鸟声俱绝( )(5)惟长堤一痕( )
(3)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
5.运用下列词语写一段关于雪景的话(词序可调整)。
漫天飞舞 银装素裹 玉树琼枝 粉妆玉砌 冰雪世界
二、语段训练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
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 ),湖心亭一( ),与余舟一( ),舟中人两三( )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