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6000字。
琼海市华侨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语文模块考试(期末)试卷
(时间120分 共150分) 命题:吴荣
班级 姓名 学号 评分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班级和座位在指定位置上。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4、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滚绣球》,完成文后题目(25分)。
[滚绣球]①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②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③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④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⑤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⑥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⑦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1、此节文字选自《 》全名 ,它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作者 ,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和 、 、 、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每空格1分,共6分)
2、[滚绣球]是( )(2分)
A词牌 B宫调 C曲目 D曲牌
3、解释文中画线词(4分)
糊突: 错勘:
4、对[滚绣球]这节文字,分析最恰当的是( )(2分)
A、运用了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呼天唤地,希望天地为她伸冤报
仇的心理。
B、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和对
神权的否定。
C、运用了对偶、对比、借喻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
不公平世道的控诉。
D、运用对偶、对比、借代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窦娥在有冤难诉时的悲愤感情及对黑暗
统治的愤怒控诉。
5、开头两句表明窦娥信奉鬼神的力量;而后面又说“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
贤愚枉做天!”以下哪种理解最恰当( )(2分)
A、说明窦娥因冤生怨、情绪波动,故认识前后不一致。
B、是残酷的现实使她改变观念,对天地鬼神产生怀疑。
C、一个穷苦妇女敢于直斥天地鬼神,表现出觉醒的意识。
D、通过诅咒日月鬼神的不公道,诅咒社会现实的不合理。
6、在本课中,窦娥临刑前发出的三桩誓愿是什么?(3分)
7、对窦娥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的理解正确的项有(不限一项)。( )(3分)
A、借助丰富的想象,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显示窦娥冤情的深重和其坚强不屈
的反抗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