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文同步练习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八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7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7/16 10:48: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18697字。

八年级语文(上)课课练习
第三单元
[知识在线]
本单元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所选的五篇课文中,《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是比较规范的说明文,《桥之美》《说“屏”》则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这样编排,既方便进行比较教学,又能使本单元不至于单调、枯燥。
《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桥梁专家,他虽然只是向普通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一般性的知识,却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抓特点,举例证,要言不烦。多处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体现了作者谨严的治学态度。
《桥之美》是著名画家吴冠中的一篇美学小品。文中诗意的描写性文字与带有说明性的文字相间杂出,让人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也获得了一些美学常识。而文章极具个性色彩的表达与《中国石拱桥》平实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
《苏州园林》先总说苏州园林的特点,再分别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总说与分说相结合,给读者以全面、具体的印象。在文章中,无论是说明道理还是描摹景致,作者都没有用任何一处具体的园林作例证,作者所谈的特点是苏州各处园林所共有的特点。
《故宫博物院》以空间为顺序,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由中间到两侧,逐次介绍建筑物。这种顺序安排,既符合一般的游览参观习惯,也符合故宫各建筑物之间的主次关系。
《说“屏”》是一篇小品,不太讲究章法,也不注重介绍关于屏风的比较完整的知识,是作者对屏风由来已久的着迷、热爱之情,让他着眼于向读者介绍屏风的实用功能与艺术装饰功能,对如何使用屏风提出建议和希望。文中多处引用古诗文,增添了“屏风”的文化意味。
[重点锁定]
1.了解我国传统的建筑、园林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2.了解什么是说明文。教师可以拿记叙类文章与说明类文章作比较,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说明文的特点,以及读写说明文应注意的问题。
3.认识到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就在于这个事物的特征。要让别人认识、了解这个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征来介绍。
4.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一般说来,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要求学生能说出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能说出其作用。
6.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说明文不求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而重在给读者以知识,所以说明文的语言讲求科学性。
11 中国石拱桥
[课标点击]
1.知识与能力:
掌握课文后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了解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3)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赵州桥和卢沟桥是石拱桥的杰作,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了解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难点剖析]
1.对于桥,我们首先应该注重它的实际功能。课文中说石拱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这样先说外观,再说功能,是不是主次颠倒?另外,“不但……而且……”是不是应该删去?
对此,作者茅以升的解释是:先写形式,是桥所给人的直观印象,是感性认识。结构坚固,是对桥的进一步理解,亦即理性认识。因此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而不是并列的,因而“不但”“而且”这两个关联词,不但不可省略,而正要使用它们来确定它们的递进关系。
2.文中介绍的赵州桥的第一、三个特点都是关于大拱的,第二个特点是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作者为什么不在介绍完赵州桥的第一个特点后,紧接着介绍它的第三个特点,即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而在中间插入对小拱的介绍?
对此,作者的解释是: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赵州桥首创敞肩拱的主要特
12 桥之美
[课标点击]
1.知识与能力: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中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
(1)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对桥的赞美之情。
[难点剖析]
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作者并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多种多样的形式的作用,从中领悟到桥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审美功能,生活周围就存在着很多饱含画意的景致。
[发散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
煞风景(   )   点缀(   )   前瞻后顾 (   )
驻足(   )   脂粉颜色(   )   和谐(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水天一色:
珍视:
驻足:
极目:
协同:
险峻:
笼统:
和谐:
销魂: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3.依据句式特点,仿写一个句子。
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中考巡礼](2005随州)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自出心裁 惟妙惟肖 嶙峋 肆虐
B.旦夕祸福 变幻莫测 游弋 逶迤
C.根深帝固 油光可签 极取 推敲

13 苏州园林
[课标点击]
1.知识与能力:
掌握课文后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理清文章总说、分说的结构;
(2)体味文章语言的多样性,揣摩用词的准确性;
(3)学习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特征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难点剖析]
文中多次提到绘画,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找出几处加以简要说明。
1.“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这是不足取的。”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以上语句中所说的“画”“图画”,应该是指中国画。第1、3句的议论,是以中国画的审美观为依据的,而第2、4、5句作者随手摘取的几幅小景,我们觉得很熟悉,因为它们原是在中国画上常见的。
[发散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轩榭(   )   池沼(   )   鉴赏(   )   砌(   )
镂空(   )   嶙峋(   )(   )   重峦叠嶂(   )(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匠心:
标本:
败笔:
嶙峋:
镂空:
3.指出下列各使用的说明方法。
(1)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
(2)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
(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

14 故宫博物院
[课标点击]
1.知识与能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过程与方法: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2)了解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建筑的自豪感。
[难点剖析]
本文的说明顺序与结构
(一)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南到北,逐次介绍建筑物。作者沿着参观路线,以天安门为起点,穿端门,进午门,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依次介绍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略提东西两侧的文华殿、武英殿。三大殿和武英殿、文华殿合称为“前朝”。然后继续向北,简单介绍了位于中轴线上的“内廷”建筑: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以及御花园。最后出顺贞门到神武门而离开故宫,这样写来井然有序,条理分明。
(二)总说和分说相结合。在逐一介绍各个宫殿之前,先概括介绍故宫的总体布局以及它的外观概貌和建筑特点,然后以保和殿后面的小广场为界,把故宫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分别加以介绍。最后一段,借登临景山俯瞰故宫全景,对上文的具体分说作综合总括,再次突出这个建筑群布局的和谐统一,使读者对这个建筑群总体和局部的特点,获得明确、完整的印象。故宫中的每个宫殿也有它的总体构造和组成部分,课文一般也是按先总后分、先外后内的顺序加以介绍,即先写它的外观,再写它的内部装饰、陈设,有的接着还介绍它的用途,说明它的象征意义。
[发散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矗立(   )   鳌头(   )   湛蓝(   )
击磬(   )   檀香(   )   攒在一起(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掩映:
瑰宝:
矫健:
缭绕:
迥然不同:
井然有序:
3.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1)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
(2)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
15 说“屏”
[课标点击]
1.知识与能力:
积累课文后的词语。
2.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难点剖析]
1.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句,有什么作用?
使全文具有浓郁的诗意和韵味,与古色古香的屏风相得益彰。
2.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
本文是一篇比较轻松、随意的小品式说明文。对于屏风,作者不是从专业工作者的角度,用一些专业术语详细介绍屏风,使读者获得比较全面的关于屏风的知识,而主要是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有关屏风的功用及如何使用屏风。同时,课文里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郁的诗意和韵味。
[发散训练]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擅长(   )   韶光(   )   帷幕(   )
不禁(   )   伧俗(   )   闺房(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伧俗:
点缀:
缓冲:
徒劳:
韶光:
因地制宜:
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记得童年与家人在庭院纳凉,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其情境真够令人销魂的了。(   )
(2)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
[中考巡礼](2005苏州)
1.古诗词是可以活用的,《成功》一文中引用的王国维的“境界说”,就是一个著名例子。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