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案1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7/18 18:24: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3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800字)
  六国论(第2课时) 

真实单位名: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真实的姓名:姜勇军
教学目标: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落实字、词、句把握的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以对比手法阐述中心论点的过程,准确翻译,适当拓展迁移。
教学难点:翻译过程中注意补出省略内容,直译为主,古今异义,调整语序等。
教学内容:串讲课文第2、3段。
   教法:串讲法、诵读法、启发式教学以逐句翻译为主,适当拓展(联系己学,相关启发)。
课型:讲读课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一节课,抽背第一段。
总结文章中心论点:[板书]:“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不赂者以赂者丧。”
二、引入第2、3段的分析、学习。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作者是如何具体来阐述这一中心的论点的。同时以《过秦论》的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策略的引入,辅以地图,给学生一个感性认识,为分析作准备。
三、读第2段:提问:思考题:第二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的?主要运用了一种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说明了哪一个分论点?(赂秦而力亏)
▲具体表现:1、秦以攻取之外,(用战争的手段获是的土地之外),(还受到诸侯的贿赂),小则(小的就)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得到九国的土地),其实(那实际是百倍)百倍;诸侯之所亡(贿赂秦所失地去的土地。)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注意:1、补出省略的内容。2、强调:“所+动”3、“者”字用法。4、“其实”意义,及相关实词、虚词直译。
▲由此而造成的后果:2、则(那么)秦之所大欲(最想望的),诸侯之所大患(最担心的),固(当然)不在战矣。
强调:○1“则”字;○2“大”:程度副词、《项脊轩志》,“大类女郎也”;○3“固”字。
继续引导,既然不在战争,那么在于什么呢?当然在于“割让土地”,由此论证了“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的论点
【以下四句:让我们看看以土地换和平的方法是否能有效。】
3、思厥先祖父(他们死去的祖辈父辈),暴霜露,斩荆棘,以(才)有尺寸(一点点)之地。子孙视之(对待土地)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