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配套教案一个。<br>
<br>
教学目标:<br>
1、 了解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br>
2、 理解以人物语言、动作展示人物个性的写法。<br>
教学重点:<br>
1、 体会人物的语言、动作与人物性格的一致性;<br>
2、 把握师生五人的形象。<br>
教学难点:<br>
1、 理解曾皙的志向;<br>
2、 体会孔子对学生的态度。<br>
教学构思:<br>
1、 鉴于教材中有比较详细的注释,,本节课主要是理解文意,从而更好的把握孔子的思想。<br>
2、 通过朗读、补充介绍、讨论,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br>
<br>
<br>
教学过程<br>
一、 导入新课<br>
199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过一个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今天我们将怀着浓厚的兴趣来学习《论语》中的另外一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板书文题),相信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将会对我国“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孔子有一个更加贴近、真实的认识。<br>
二、 简介孔子及《论语》(投影展示)<br>
孔子(公元前551~ 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出身于没落的贵族之家,曾在鲁国做官后又周游许多诸侯国,目的是推行自已的政治主张,却末被采纳,于是创办私立学,致力于教育工作。他面对春秋末期急剧变革的社会现实,汲取夏商的文化营养,继承周代的文化传统,创造了以礼“仁”“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