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小题,约6520字。
南京九中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
命题人:袁源
一、第一部分(30分)
1、请在下面供选的有关中国书法的名言中任选一条,用你认为最好的字,抄写在方格内。 供选名言: ① 写字者,写志也。
② 圆中规,方中矩,须知不是两笔。
③ 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 (2分)
,
2、给下面一段话中的加点字注音。(2分)
作为中国人,念准汉字的字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念别字的人不仅自己会遭人笑话——有位演员在小品中将满口别字者的尴( )尬( )表现得惟妙惟肖( ),令人捧腹,而且如果在外国友人面前说了别字,就有损于国家形象了。所以,必须让不准确的字音在我们的口中销声匿( )迹。
3、下面是某班同学在“给南京洗脸”活动中发现的文字污迹(有些是错别字,有些是病句),请找出并订正。(4分)
①“去黄山旅游吧,那里重峦叠障,美不胜收!”(某旅行社广告) 改为 。
②“物竟天择适者存。这是此植物生长茂盛的原因。”(某说明牌文字) 改为 。
③ “此产品属于厂商直销,使它的价格非常便宜。”(某超市广告宣传单上语句)
不改变句子的原意,此句应改为:
④ “热烈欢迎奥运健儿凯旋而归!”(街头标语)
不改变句子的原意,此句应改为:
4、用诗文原句填空。(10分)
① 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② 衣沾不足惜,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③ 大漠孤烟直, 。(王维《使至塞上》)
④ 少壮不努力, 。(汉乐府《长歌行》)
⑤ 浮云游子意, 。(李白《送友人》)
⑥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灏《黄鹤楼》)
⑦ 山重水复疑无路, 。(陆游《游山西村》)
⑧ 予独爱莲之 ,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⑨ 武陵渔人之所以走进桃花源,是因为通往桃花源的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的景象吸引了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语句填空。)
⑩ 小林和小芳在中秋节的晚上,相约在小区的院中赏月。她俩边散步,边谈天。好不悠闲自得。望着月光和月光下的团团树影,小林不禁说道:“‘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这可真是难得的经历啊。”(用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中的语句填空。)
5、按要求完成下面各题。(9分)
① 请为下面的短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2个字。(2分)
印尼苏门答腊岛以北海域12月26日上午当地时间8时发生地球40年来最强烈的9.0级地震,并引发了雷霆万钧的海啸,殃及东南亚和南亚多个国家。
十公尺高的巨浪席卷印度洋沿岸地区,许多当地居民和在海滨度假弄潮的旅客措手不及,纷纷溺毙。
滔天巨浪席卷了斯里兰卡、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马尔代夫和孟加拉国沿海地区,死亡人数过十六万。
标题: ,
② 对下面片段中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分析有误的是( )(2分)
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A、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了什么是海啸。
B、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了海啸与平常所见的海浪大不相同。
C、用打比方的方法说明了海啸像墙一样的形态。
D、用列数字的方法说明了海啸传播几千公里后能量就基本损失了。
③ 请写出下面这则材料给与你的最大启示,一条即可。(2分)
名叫蒂莉•史密斯的10岁英国小姑娘12月26日在泰国普吉岛一处海滩上游玩时,突然发现海水中有气泡,而且海潮迅速退去,她想起了这是两周前在学校中学到的海啸来临的先兆之一,于是就告诉了母亲,她的父母又通知了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