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题,约7630字。
江苏省苏州中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第Ⅰ卷将正确的选项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第Ⅱ卷直接做在答案专页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26分)
一.(共1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板滞(zhì) 搭讪(shān) 投奔(bèn) 恰如其分(fèn)
B.瞥见(piē) 肖像(xiào) 胡诌(zhōu) 长吁短叹(xū)
C.神龛(kān) 瘐毙(yǔ) 血泊(bó) 轻手蹑脚(niè)
D.癖好(pǐ) 丧钟(sāng) 刻薄(bó) 瘦削不堪(xiā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弥留 狼藉 哀声叹气 沧海一粟
B.起讫 晦气 走投无路 香消玉陨
C.涵养 原委 挺身而出 鞠躬尽瘁
D.通宵 盘桓 冠免堂皇 行影相吊
3.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爷爷说他忘不了那一段 的往事,也忘不了曾帮助过他的人。
(2)海啸发生后,印尼布莱尔港的政府部门在难民营中临时搭建了教室,让无家可归的孩子在这里上学,当地的一些学校也 了不少新生。
(3)人们常常把向孩子们传授知识看作仅仅是教师的工作,这是不正确的, 是不全面的。
A.辛酸 吸纳 甚至 B.辛酸 接纳 至少
C.心酸 接纳 至少 D.心酸 吸纳 甚至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常常会自惭形秽,而事实上这完全没有必要。
B.南昌一生产酱油的厂家在酱油中添加人工色素和黏稠剂,却大做广告“保证不添加人工色素”,这简直是掩耳盗铃。
C.2004年雅典奥运会圣火火炬的设计别有用心,体现了本届奥运会“和平•和谐•传承”的主题,彰显着现代雅典的风格。
D.吉林市中心商厦一楼窗户全部焊有粗粗的铸铁护栏,一位消防专家指出,这样的做法是消防法规所令行禁止的。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全体人员始终牢记国家的重托,时刻保持饱满的心态和健康的精神,想方设法适应危险环境,竭尽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B.交通管理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C.经过全厂职工几年的努力,步云皮鞋厂由一个手工作坊发展为现代企业,步云皮鞋已经跻身世界知名品牌之一。
D.尽管专家学者提出了很多有创见的教育教学理论,许多知名教师也总结出不少教学模式,但如果语文课还是按过去的教法,教学效率就很难提高。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火星被人们称为地球的“孪生兄弟”,但科学家们至今未能解释为何只有地球上有生命,而火星上却荒凉一片?
B.苏轼有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看来,我长年埋身书房,在山中呆得太久了,已“不识”这苦读生涯的“真面目”了。
C.除另有规定外,2003年财政部在中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发行的记帐式国债的招、投标活动适用本规则。
D.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注音和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A.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hè 应和)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应当)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成长自立)
B.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xǐng 探望) 纵一苇之所如(往)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交互)
C.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zhǎng 养育) 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恰好)
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常常)
D.相与枕藉乎舟中(jí 垫着) 皇天后土实所共鉴(鉴察,明察)
嘉木异石错置(交错布置)
8.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篇小说《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莫泊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与俄国作家契诃夫、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B.小说形象描写往往着眼于典型人物的塑造。葛朗台与夏洛克、阿巴贡、泼留希金这四个典型人物已成为世界文学长廊中四大著名的吝啬鬼形象。
C.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领袖,世称“韩柳”。他在散文《愚溪诗序》中,以一“愚”字贯穿全文,糅合写景、叙事、议论、抒情,借愚溪风景抒发胸中抑郁,显示了高超的表达技巧。
D.赋是一种讲究辞采、体物铺陈的文体。苏轼在《赤壁赋》中吸取传统赋体的一些表现手法,如采用主客问答方式,讲究句式对偶并注意韵律要求等,但又不受传统赋体的束缚,将赋和古文的特点熔为一炉,偶句和散句交互错落,用韵时疏时密,使文势如行云流水,而又跌宕多姿。
二.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9-13题。(共10分)
仓慈字孝仁,淮南人也。始为郡吏。建安中,太祖开募屯田于淮南,以慈为绥集都尉。黄初末,为长安令,清约有方,吏民畏而爱之。太和中,迁敦煌太守。郡在西陲,以丧乱隔绝,旷无太守二十岁,大姓雄张,遂以为俗。前太守尹奉等,循故而已,无所匡革。慈到,抑挫权右,抚恤贫羸,甚得其理。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稍稍使毕其本直。先是属城狱讼众猥,县不能决,多集治下;慈躬往省阅,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又常日西域杂胡欲来贡献,而诸豪族多逆断绝;既与贸迁,欺诈侮易,多不得分明。胡常怨望,慈皆劳之。欲诣洛者,为封①过所②,欲从郡还者,官为平取,辄以府见物与共交市,使吏民护送道路,由是民夷翕然称其德惠。数年卒官,吏民悲感如丧亲戚,图画其形,思其遗像。及西域诸胡闻慈死,悉共会聚于戊己校尉及长吏治下发哀,或有以刀画面,以明血诚,又为立祠,遥共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