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1)想像作文构思训练
【设计思路】
记“实”是写作的一种能力;写“虚”也是写作的一种能力,而且是更为重要的能力,而合理想像又是其主要途径。本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依据课堂提示展开合理想像,拓展情节,并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构思一篇记叙文。训练重点是想像思维能力。教学方式是演示、口述、写作、评改相结合。训练内容是以一张试卷的故事入手,自拟题目构思一篇记叙文。
【导写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试卷导入课题。)
同学们,这是什么?这是大家最熟悉的卡通电视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大头的试卷。(展示试卷)多少分?(91分)(再将试卷倒过来)多少分?(16分)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下面我们就以大头的这张试卷为切入点展开合理的想像,构思一篇记叙文,要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力求文章语言生动,情节完整合理,记叙要素齐全。
二、构思指导,要点梳理
1.立足现实,发挥想像。
学生自由讨论:这张倒置的试卷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谁的面前?前后可能有什么事发生?
教师引导: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大头没考好试,回家后想用这种方法对付家长、蒙混过关。下面同学们就回家前后的情节展开想像。
2.学生讨论:回家路上,大头看到了什么景色?心情如何?教师播放电视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可爱的小屋”的背景画面,并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后描述出大头的外貌特征以及他家小屋门外的景色。(学生写作,教师点拨。)
3.投影显示:人物描写要点一。
要点一:
怎样写好人物的外貌:①人物的外貌指长相、表情、衣着等。②写外貌要抓住特点,抓住与别人不同的地方、特殊之处。③不是为了勾画人物的外貌而写外貌,而是为了以“形”传“神”,也就是通过人物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2)促真情,写实感
【设计思路】
文章贵在以情动人。学生写真情的习惯除要在平时培养外,教师还应积极创造条件,创设情境,激发他们的情感,加大训练力度。本设计受当代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女士的散文《我的五样》启发设计而成。主要通过创设情,激发学生积极进行想像、联想,呼唤其真情实感,并促其及时地将这种体验诉诸文字。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本设计在创设情境,提炼成文之后,安排批改评讲,让学生进一步交流,以取长补短。
【导写过程】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至关重要,请大家认真思考:对你们来说,重要的东西有哪些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是的,有亲朋好友,有各种兴趣爱好,有自然资源,还有抽象的人格、道德、理想……今天,我们就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一次“促真情,写实感”的情境作文训练。
二、创设情境
1.学生选出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五样东西写在纸上。
2.学生看着自己的五样至爱,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
(1)从最爱的五样中舍去一样。(教师提醒:舍去就意味着彻底失去,必须用心思考,认真对待。)
(2)从剩下的四样中,再舍去一样。
(3)继续舍去一样。
(4)再舍去一样,只剩一样。
三、破题写作
1.学生回忆刚才的过程并思考:世间万物林林总总,你为什么挑选出这五样,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取舍时有何思想斗争?面临一次次失去时,又是按什么分出先后的?(学生自由发言。)
2.教师创设情境,示范引导学生发言。
例一:
世间重要的东西确实很多,可我选的是:足球、奶奶、健康、祖国、思想。选择的标准是我认为他们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3)猜猜他(她)是谁
【设计思路】
让学生以课文中的片段为例进行练笔;通过课堂上修改、师生讨论,使学生了解人物外貌描写的方法;以游戏方式巩固知识,使学生能达到灵活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摸索规律,学习新知识。
【导写过程】
一、导入(猜人物游戏)
多媒体依次显示哈利•波特、鲁迅猜猜他(她)是谁写片段,让学生根据描写猜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注意人物的特征。
1.你知道以下文段描写的对象是谁吗?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①他,有一张消瘦的面孔、膝盖骨突出的膝盖、乌黑的头发和一双翠绿的眼睛,戴着一副用许多透明胶带粘在一起的圆框眼镜。他对自己的外表最喜欢的就是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
明确:哈利•波特。
②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明确:鲁迅。
③他,中等个子,略微发福,西装革履。一头已经不算浓密的卷发梳理得整齐贴服。饱满的额头总泛着红光,鼻梁上架着一副方型的黑框大眼镜,一双不大的眼睛总带着亲切的笑意,乍看一眼,我们还以为遇到江主席南巡呢!
明确:我校校长。
2.为什么你能猜对?
明确:以上片段描写抓住了人物的特征。如“额头上那道闪电似的淡淡的疤痕”、“隶体‘一’字似的胡须”、“鼻梁上架着一副方型的黑框大眼镜……以为遇到江主席南巡”等。
3.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什么是人物的外貌描写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4)描写——让文章“活”起来
【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形象地认识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2.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的描写能力。
课时安排:2课时。
【导写过程】
一、课前热身
上一次读写课我们强调了“写人物,抓特征”,下面,做一个小游戏。同学们任意从任课老师、同学中选一人,抓住他的典型动作、语言等进行模仿。(教师对上台表演的同学要给予充分肯定。)
二、欣赏同题作文导入新课
同学们认真听,比较哪一篇作文(均是学生的习作)写得精彩并说明理由。
学生马志和自读作文——《我们班的男生》:
我们班的男生从不和女生争执,总是和气地让着女生,每次干重活都是我们男生抢着干;跑操的时候让她们跑内圈;擦玻璃有危险,也是我们男生干。
我们班的男生,从来都不计较什么。篮球赛王德亮为争一球,不幸腿部受伤,可他没埋怨,还是撑着打完了比赛。越野赛很快到来了,他的腿还没完全康复,但仍然硬跑了下来,为班级争得了荣誉。
我们班男生班委也是特认真负责,使我们的三操与卫生不断进步。劳动委员曹同宁一心为班,每次大扫除都积极组织,认真清除;体育委员张兴华也费了不少心思,才把三操成绩提高。
看,我们班的男生真棒!
学生曹元涛自读作文——《我们班的男生》:
我们班可是个人才济济的“风水宝地”,女生且不说,光是29名男生就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故事。
首先向大家推出的是——“我宁愿冷酷到底,让我死心塌地地忘记……”瞧,他又开始“操练”了。他个头不高,眼睛不大,一头略卷的头发,但他的嗓门特好,每次晚会都有他的精彩表演。上下课也不住嘴地
初中作文教学特色方案设计(5)合理运用描写
【设计思路】
1.了解文章细节的重要性,充实文章内容。
2.学习合理运用描写方法。
3.培养写作的基本能力。
【导写过程】
一、直接入题
我们学过都德的《最后一课》,课堂上严肃的气氛,韩麦尔先生悲痛的神情,都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印象深刻,让我们深感共鸣,悲痛欲绝。为什么会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效果呢?想一想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作者运用了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写人写事都离不开它。
描写运用得好的文章,能使人有所感受、有所震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作文必须在细部下功夫,活用多种描写方法。
二、举例说明怎样用好描写方式
1.为什么要强调“描写”。
好的“描写”使文章内容生动而不空泛。正如有一位科学家,他一辈子都在研究青蛙,可是晚年他很后悔地说道:“我当初错了,我不该研究青蛙,我应该研究它的一只眼睛。”这“眼睛”,就是细节,就是描写。
(1)下面我们通过几个例子来理解这个问题。(放幻灯片。)
①他的脸上布满皱纹。他很老,脸上似乎布满了尿素麻袋。
②她的嘴唇红红的,看得出她往那儿涂过很多廉价的化妆品……好像刚吸过血一样。
③外婆刚进门,我便哭着问:“隔壁胖婶说我妈死了,是真的吗?”外婆说:“别听她胡说,你妈还活着,到外地出差去了。”
④外婆来了,像挑了千斤的担子,一步一晃。我赶忙扑上去告诉外婆:“二婶说我妈妈不在了……”
外婆一下站直了,气得不行,小声嚷着:“谁说的,由得她红口白牙咒人,活着,活着,一千一万个活着。”她蹲下来摸着我冻红的手,哄着我说:“孩子,别听她的!你妈妈出远门去了,我刚才还托前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