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故事》课堂实录
- 资源简介:
约3410个字。
《梁思成的故事》课堂实录
山东省郓城第一中学刘丽娟
教学目标:
1、了解梁思成的故事,感受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2、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理解寓情于叙的写法。
3、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敬佩之情。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非常熟悉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徽,它庄重、大气、明朗、富丽堂皇,象征着国家的神圣和尊严,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气魄和精神。大家知道它的设计者是谁吗?
梁思成就是国徽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不仅如此,梁思成林徽因夫妇还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梁思成是我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的主要倡导人之一梁启超的长子,是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创始人,他还曾任中央研究员院士,美国耶鲁大学聘任教授、普林斯登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和联合国大厦设计委员会成员等职。那么,梁思成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哪?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李辉写的《梁思成的故事》。(板书课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要求:1、标划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2、理清文章思路,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
生:读。
师: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生:完成。
勘察(kān)巍峨(é)古刹(chà)黯淡(àn)顷刻(qǐng)
轩昂(xuān)勾勒(lè)宝坻(dǐ)
师:文章记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迹哪?
生:一是梁思成险攀应县木塔;二是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城。
3—7段:写梁思成险攀应县木塔;(板书:险攀应县木塔)
14—21段:写梁思成保护日本奈良古城。(板书:保护日本奈良古城)
师:其它段落又写了什么哪?
生:8—13段:评论梁思成对建筑的认识。(板书:梁思成对建筑的认识)
师:这可以说是在前面记叙“梁思成险攀应县木塔”一事之后作者自然而提到的话题。
生:22—25段:写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被毁的忧愤。
师:那么1—2段哪?
生:高度赞扬梁思成。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师:由此看来,作者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加以记述描写,而且带着自己的理解、感受和评论,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来展示。文章中交织着诗意的渲染、智慧的详述,饱含热情,构成了一种既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