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案1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8/1 21:4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1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课时,约3500字。
十三 《致橡树》教案
何清   江苏省苏州第一中学教师
一、导入:

爱情是人间永恒的话题,历代诗人都在歌颂爱情,并表达自己的爱情观。梅花三弄中有句歌词道“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源自元好问的词),提出了一个问题:爱情是什么?其实每个人对爱情的感悟、理解都不一样,人们都试图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这就是所谓的“爱情观”。古诗《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被迫和丈夫分离时,她这样对丈夫说:“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表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封建社会中一个女子对男子的依赖。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意思逐渐在觉醒,传统的爱情观遭到了现代女性的彻底批判。我们看看七十年代末的一位著名的女诗人舒婷表达了怎样的爱情观,又否定了怎样的爱情观。

二、作者简介:

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我国的新诗,开创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它挣脱了旧诗格律的束缚,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别开生面地实现了诗体大解放,以郭沫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派和以臧克家(《有的人》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派在诗坛上举足轻重,贡献很大。新月派的闻一多(《死水》),徐志摩等文学研究会诸诗人在诗坛上也有不小的影响。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及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也别具特色。舒婷崛起于70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她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深厚而不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阐述的余地,使许多诗失却传统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他们用朦胧诗表达了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三、阅读并分析全诗:

(一) 第一节:我如果爱你——不,这些都还不够!

问:请找出第一诗节的意象,它们依次是什么?
答: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 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绝不学”。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的爱情。
c 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