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教时,约2600字。
再别康桥
徐志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徐志摩的简历和创作风格。
2. 把握诗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诵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2.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品位诗歌的意境。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趣味,陶冶自己的情操
教学重点:
1. 感受其诗意,品位其艺术上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 感受诗中的流动的复杂感情。
教学难点:
1. 理解诗中的意象的作用,以及所寄托的情感。
2. 体味作者的心情以及揣摩其景是如何相融表达的(以离别康桥时的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依依惜别的深情)。
教学方法:诵读 ; 问答式欣赏,讲解式品味欣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徐志摩的这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如同一首小夜曲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那优美的旋律,那荡人心弦的画面,无不引人陶醉,今天就让我们来领略一番。
二. 解题: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曾先后在美,英留学并开始写作新诗,为新月诗派代表,其诗美原则有“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作品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他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纯情的理想主义者,一生顽强不息地追求“爱”“自由”“美”,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三. 具体研习课文:
1. 整体感知。
(1) 教师示范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 学生集体朗读,注意节拍和感情。
(3) 这首诗美不美?(美) 谈谈诗行的排列,押韵。
(4) 概括每节诗的内容,梳理诗歌结构。
明确:第一节:实写只身来到和离别康桥时的情景,点题抒情;
第二节:写岸边的金柳倒映在康河的情景;
第三节:写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