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牵牛星》教案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wps
  • 资源大小: 6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8/11 18:18:00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9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课时,12000字。
迢迢牵牛星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感情,品味其艺术效果; 
                 2、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难点重点】 1、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意境。
                 2、逐步掌握诗歌欣赏的方法并形成能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                                 月   日    总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古代诗歌从《诗经》、《楚辞》到汉代五言诗的发展轨迹——
二、五言诗古诗的兴起 
      两汉400年间的诗歌创作,包括文人创作和民间歌谣。
      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创作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
      其中以两汉乐府民歌和东汉后期无名氏文人五言古诗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 
      东汉时的《陌上桑》、《江南可采莲》等,已是比较成熟的五言作品。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着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至建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五言诗已“居文词之要”(钟嵘《诗品》),成为最盛行的诗体,出现了大批名作。 
     “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并且发展为泛指后来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初唐以后,产生了近体诗,其中即有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体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三、《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究竟产生于何时,由何人所作,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古诗十九首》主要就是抒写仕途碰壁后产生的人生苦闷和厌世情绪和离别相思之情,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的咏叹中,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生命短促、人生坎坷、欢乐少有、悲伤长多的感喟。这些诗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蕴含着对当时社会政治的深刻不满。 
     在文学史上,《古诗十九首》所代表的东汉后期无名氏五言诗,标志着五言诗歌从以叙事为主的乐府民歌发展到以抒情为主的文人创作,同时也为魏晋南北朝以五言诗型为主体的文人诗歌的高度繁荣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们的作品在梁代已获高度评价,刘勰推崇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称它“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四、《迢迢牵牛星》赏析 
   ①诵读诗作,理清结构 
     这首诗是秋夜即景之作,借写织女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