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471字。
《荷塘月色》教学实录
备课人:杨安庆
《荷塘月色》是一篇立意含蓄,感情浓烈,意境幽深,色彩淡雅,节奏和谐,语言精练,想象丰富,结构严谨的散文。其中文眼的确立,线索的安排,情景的交融,比喻和通感的运用,以及从独特意境的描绘中反映出的作者的思想矛盾等等,都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
教学这篇课文,要围绕上述知识重点,启发学生思维,采用情境教学法,披文人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中所描写的美的景,美的情,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其他的感觉,引起想象,激发兴味,使其受到一次美的感染和陶冶。具体教学过程可分五步进行:预习一设疑——研讨一精讲一练习。
首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在教师帮助下,学生要运用感知、经验和已学知识,达到初步理解教材。现代教学论要求教师不仅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能力。设疑是达到这一要求的重要手段。研讨,即引导学生研究讨论疑难问题,以便相互启发,促使多向积极思维。精讲,要从文章整体出发,在理清脉络的前提下,抓住精华,以点带面,揭示规律,教给学生怎样阅读,以提高他们的读书能力。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课,必须通过练习,学生才能掌握,由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再把技能技巧用于实践,都需要练习,但练习要力求精要、有用。
课时:2课时。
师:①将《荷塘月色》一文的有关参考资料印发给学生,以培养他们借助资料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②利用小黑板,绘制《荷塘月色》结构图,使学生对全文结构有一个清晰了解,还可节省课堂时间。
生:①准备工具书,自查生字词和注释多音字,培养学生独立使用工具书的能力。②要求学生课前默读全文一遍,朗读两遍,要读得琅琅上口。许多文章,特别是精采的散文,要通过反复读,引导学生深入体昧其丰富的内涵。③针对某些学生写散文漫无中心,思路模糊,条理不清,结构松散等毛病,要求他们编写一份较详细的阅读提纲,以便训练他们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培养他们组织材料的能力。
一、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师:今天要学习的《荷塘月色》一文的作者是朱自清,我们已学过他的哪些文章?
生(齐答):《春》和《背影》。
师:好。(板书:《荷塘月色》朱自清,他是著名的 、 、 、 。)谁能准确地填出来?
生(纷纷举手):散文家、诗人和学者。
师:还有呢?(生默然)毛主席赞扬过朱自清先生,为什么称赞他呢?(生小声议论)
生:他还是民主战士。
师:好。(将答案一一填在横线上)
朱自清是一个爱国知识分子,他积极参加民主运动,对黑暗社会现实强烈不满,但思想中又充满矛盾,他是在苦闷、彷徨中随着时代前进的。抗战胜利后,他更从现实中认清了国民党的真面目。李公朴、闻一多被害后,他不顾生命危险,愤然揭露国民党的卑劣行径。在生命的最后两年,他贫病交加,但断然拒绝“美援”,对此,毛主席赞扬说:“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中国的知识分子是有爱国的光荣传统的,许多优秀知识分子是有骨气的,朱自清先生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当时旧中国正处于一片黑暗之中,作者“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理解“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令我到底瞻着江南了一等语句的深刻含意,理解为什么作者笔下的景色是艨朦胧胧的了。
2.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