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800字。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兰州 榆中恩玲中学 金玉成
一、教材说明: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这首诗,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洗练。它以优美的语言、优美的旋律、优美的物象表达了一种极普通的离情和那微波轻烟似的别绪,如一首忧伤的小夜曲,轻柔舒缓,令人回味无穷。
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作为教学重点。将感受诗歌涌动着的激情,把握主题,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作用作为难点来突破。
本课教学具体的步骤为:反复诵读,整体感知——品味感悟,突破难点——延伸阅读,深层探究。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徐志摩的创作风格。
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诗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训练诵读诗歌的能力。
5、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进一步品味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重点:
感受《再别康桥》内容上的诗意美和人情美,品味其艺术上的“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四、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2、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诵读体会诗歌的字数、节奏、押韵、换行等特点。
2、问答法。通过问答加深意象的欣赏。
3、探究式学习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 演示文稿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再别康桥》,侧重欣赏鲜明的意境和富有流动感的画面美,探究诗人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五四”新文化运动揭开了中国文学史的新篇章。中国现代诗人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产生了许多诗歌流派。其中以徐志摩、闻一多等人为代表的“新月派”就是其中之一。两位诗人的优秀作品就有《再别康桥》、《死水》等。
二、解题:徐志摩及《再别康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