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备考】2016届高三新坐标高考总复习数学(理,江苏专版)第二章 函数 课件+教师用书+课后作业 .zip
├─【2016备考】2016届高三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理,江苏专版)第二章第一节 函数及其表示 课件+教师用书+课后作业 (3份).rar
│第2章-第1节.ppt
│第二章函数第一节函数及其表示.doc
│课后限时自测4.doc
├─【2016备考】2016届高三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理,江苏专版)第二第四节 二次函数与幂函数 课件+教师用书+课后作业 (3份).rar
│第2章-第4节.ppt
│第四节二次函数与幂函数.doc
│课后限时自测7.doc
├─【2016备考】2016届高三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理,江苏专版)第二章第八节 函数与方程 课件+教师用书+课后作业 (3份).rar
│第2章-第8节.ppt
│第八节函数与方程.doc
│课后限时自测11.doc
├─【2016备考】2016届高三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理,江苏专版)第二章第二节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课件+教师用书+课后作业 (3份).rar
│第2章-第2节.ppt
│第二节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doc
│课后限时自测5.doc
├─【2016备考】2016届高三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理,江苏专版)第二章第九节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课件+教师用书+课后作业 (3份).rar
│第2章-第9节.ppt
│第九节函数模型及其应用.doc
│课后限时自测12.doc
├─【2016备考】2016届高三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理,江苏专版)第二章第六节 对数与对数函数 课件+教师用书+课后作业 (3份).rar
│第2章-第6节.ppt
│第六节对数与对数函数.doc
│课后限时自测9.doc
├─【2016备考】2016届高三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理,江苏专版)第二章第七节 函数的图像 课件+教师用书+课后作业 (3份).rar
│第2章-第7节.ppt
│第七节函数的图象.doc
│课后限时自测10.doc
├─【2016备考】2016届高三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理,江苏专版)第二章第三节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课件+教师用书+课后作业 (3份).rar
│第2章-第3节.ppt
│第三节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doc
│课后限时自测6.doc
├─【2016备考】2016届高三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理,江苏专版)第二章第十二节 导数的综合应用 课件+教师用书+课后作业 (3份).rar
│~$二节导数的综合应用.doc
│第2章-第12节.ppt
│第十二节导数的综合应用.doc
│课后限时自测15.doc
├─【2016备考】2016届高三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理,江苏专版)第二章第十节 导数及其运算 课件+教师用书+课后作业 (3份).rar
│第2章-第10节.ppt
│第十节导数及其运算.doc
│课后限时自测13.doc
├─【2016备考】2016届高三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理,江苏专版)第二章第十一节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课件+教师用书+课后作业 (3份).rar
│第2章-第11节.ppt
│第十一节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doc
│课后限时自测14.doc
└─【2016备考】2016届高三新课标高考总复习数学(理,江苏专版)第二章第五节 指数与指数函数 课件+教师用书+课后作业 (3份).rar
第2章-第5节.ppt
第五节指数与指数函数.doc
课后限时自测8.doc
1.函数、导数及其应用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与热点,约占总分的20%左右.
2.函数的概念、图象及其性质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函数的定义域、解析式、图象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函数性质与其他知识的综合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1.注重基础,对函数的概念、图象、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在研究函数单调性、极值、最值及导数在实际中的应用要熟练掌握并灵活应用.
3.导数的几何意义,导数在研究函数单调性、极值、最值及导数在实际中的应用是高考的重点与热点.
4.本章内容集中体现了四大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与化归的思想,且常与方程、不等式、导数等知识交汇命题,体现了综合与创新. 2.加强交汇,强化综合应用意识.在知识的交汇点处命制试题,已成为高考的一大亮点,函数的观点和方法贯穿于高中数学的全过程,因此,应加强函数与三角函数、数列、不等式、解析几何、导数等各章节之间的联系.
3.把握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等价转化思想在解决各种与函数有关的问题中均有应用,复习时应引起足够重视.
1.函数零点的定义
(1)把使函数y=f(x)的值为0的实数x称为函数y=f(x)的零点.
(2)函数y=f(x)的零点就是方程f(x)=0的实数根,从图象上看,函数y=f(x)的零点就是它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2.函数零点的判定
若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一条不间断的曲线,且f(a)•f(b)<0,则函数y=f(x)在区间(a,b)上有零点,即存在x0∈(a,b),使f(x0)=0.
3.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与零点的关系
Δ>0 Δ=0 Δ<0
函数的图象
与x轴的交点 x1=-b-Δ2a,x2=-b+Δ2a
x1=x2=-b2a
无交点
零点个数 两个 一个 没有
4.二分法
对于在区间[a,b]上连续不断且f(a)•f(b)<0的函数y=f(x),通过不断地把函数f(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一分为二,使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1.通常求利润最大、用料最省、效率最高等问题称为优化问题.
2.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最(极)值等离不开方程与不等式;反过来方程的根的个数,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恒成立求参数等,又可转化为函数的单调性、极值与最值的问题,利用导数进行研究.
3.利用导数解决生活中的优化问题的一般步骤
1.(夯基释疑)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要由实际问题的意义和函数解析式共同确定.( )
(2)若实际问题中函数定义域是开区间,则不存在最优解.( )
(3)函数f(x)只有一个极小值点,则函数f(x)的极小值也是最小值.( )
(4)函数f(x)=x3+ax2+bx+c的图象与x轴最多有3个交点,最少有一个交点.( )
[解析] (1)正确.
(2)最优解可能出现在区间内,不一定非得在界点处,(2)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