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课堂实录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八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8/19 19:02: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4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约6470字。

《愚公移山》(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连云港市灌云县板浦初级中学 时明来

一、导入新课
师:在上一课时我们对课文《愚公移山》进行了整体感知,让同学们课外去背诵本文,会背了吗?
生:(齐答)会!(齐背课文)
师:背得很好!我还叫同学们课外搜集有关“愚公移山”的歌曲、绘画、文章、成语故事等,以便这一节课进一步深化学习,做了吗?
生:(齐答)做了!(很多同学显出跃跃欲试的神态)
师:好!这一节课我将会为大家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现在请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把你们认为最好的材料展示出来。
(小组经过交流,推荐代表上台,老师打开投影仪,学生把材料放置在投影仪下)
生:我们小组搜集到的材料主要是徐悲鸿的素描名画《愚公移山》(学生将画放在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欣赏并作评介。)
生:我们小组搜集到的材料主要是江涛唱的歌曲《愚公移山》(学生将一张光盘放入微机中熟练打开,并哼唱了两句。)
生:我们小组搜集到的材料主要是毛泽东的文章《愚公移山》(学生拿着一本泛黄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把它到投影仪上,全是繁体字,还读了关键的段落。)
生:我们小组搜集到的材料主要是成语“大智若愚、精卫填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等。
(还有同学想说)
师(总结过渡):好,我们这节课还有很多机会,大家不急。同学们搜集的材料都很有价值!看来这个故事很有研究、关注的价值。上一课时,我们已经对《愚公移山》这篇课文进行了整体感知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这篇文章(师板书课题《愚公移山》(第二课时),点击鼠标,展示教学目标:1.能概括并理解本文的寓意2.会分析本文的人物形象3.能在感悟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深化,提高思想认识。)

二.赏析感悟、交流讨论
师:同学们,下面请大家围绕教学目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下面几个问题:(点击鼠标展示:)
1.你能按要求在文中找出下面的句子吗?
表愚公移山的原因、目的和好处、方法、艰巨性、信心、结果的句子;
表家人对愚公移山的态度的句子;
表智叟反对愚公移山的理由的句子。
2. 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你能概括本文的寓意吗?
3. “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的取名包含了什么意思?你会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分析本文中的愚公和智叟的两个人物形象吗?
生:(学生快速阅读、议论纷纷。)
师:(教师在教室内个别辅导,同时目光在教室里搜寻、鼓励。短暂的几分钟后,学生纷纷举手。)
师:好,谁来说第一个?
生:我来!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师:他不能搬家吗?
生:(有人窃窃私语,忽一生大喊)他这是迎难而上!
师:对,很好!
生:老师,我来第二个。愚公移山的目的、好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师:愚公“年且九十”,都这么大岁数了,他移山为了自己吗?
生(齐答):不是,是为了造福后代!
生:愚公移山的方法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生:愚公移山的艰巨性是“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年且九十”;“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师:“叩石垦壤”,箕畚运土,说明工具简陋,劳动艰辛。“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用夸张的手法写两山的高大,意在衬托愚公形象的高大。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务越艰巨,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也就越突出。“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映运土往返路程遥远,费时甚多。这些既说明移山任务的艰巨,更衬托愚公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决心。
生: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师:这就是愚公精神的真正可贵之处。
生:愚公移山的结果是“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师:看来神仙都同情、偏爱那些努力奋斗的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