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8/19 22:0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103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500字)
《赤壁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及能力目标:
 浅易了解“赋”的有关特点
 了解苏轼的思想背景和《赤壁赋》的创作背景
 理解中国文人的悲秋意识
 整体感知课文,注意领会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思路
 掌握诵读要领,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审美情感目标:
 能够初步欣赏《赤壁赋》“以文为赋”的美学特征(A、凡是记游的诗文,首先当然要求写景叙事生动有味,更需要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感情,才能神情飞动、诗趣盎然;倘若景与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即主观的契合之间生发出哲理的意蕴,那便是上乘之作了。苏轼的许多杰作,大抵能达到这种最高境界。B、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散文的笔势笔调,使全篇文情郁郁顿挫,如“万斛泉涌“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对偶不同,它相对更为自由,如开头的一段“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全是散句,参差疏落之中又有整饬之致。以下直至篇末,大多押韵,但换韵较快,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并且极富声韵之美,体现了韵文的长处。)
 学会在诵读中调整自己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 反复诵读,领会把握课文的情感变化
 学习借景抒情、寓理于情的的写作方式
三、教学和学习方法
 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讲解法:通过教师对一些问题的介绍、点评、集中讲述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和能力
 讨论法:让学生讨论“乐——悲——乐”转换中的差异,进而把握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
2005年春节晚会  湖南上联   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
         湖北下联   两千年赤壁揽黄鹤风流
2、了解赤壁的历史文化底蕴:
李白的“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
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多媒体演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4、介绍《赤壁赋》的写作背景
要点a、乌台诗案  【王复秀才所居双桧】 吴王池馆遍重城,奇草幽花不记名。青盖一归无觅处,只留双桧待升平。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空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