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通用 / 理科综合 / 高三理综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5/5/29 22:03:5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物理、化学、生物各1份。

  温馨提示: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化学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P 31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Br 80   I 127
  1.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紧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棉花和木材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蚕丝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B.石油干馏可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等
  C.从海水中提取物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才能实现
  D.纯碱可用于生产普通玻璃,日常生活中也可用纯碱溶液来除去物品表面的油污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一定易溶于水                
  B.常温下,强酸和弱酸的浓度相同时,强酸中水的电离程度比弱酸的水的电离程度小
  C.对可逆反应,升高温度一定存在v(正)>v(逆)
  D.钢铁在海水中发生电化腐蚀时,铁是正极被氧化
  3.下列单质或化合物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NaHSO4水溶液显中性         
  B.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
  C.NO2溶于水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Fe在足量Cl2中燃烧生成FeCl2和FeCl3
  4.实现下列实验目的,依据下表提供的主要仪器,所用试剂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仪器 试剂
  A 分离Br2和CCl4混合物 分液漏斗、烧杯 Br2和CCl4混合物、蒸馏水
  B 鉴别葡萄糖和蔗糖 试管、烧杯、酒精灯 葡萄糖溶液、蔗糖溶液、银氨溶液、水
  C 实验室制取H2 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 锌粒、稀HNO3
  D 测定NaOH溶液浓度 滴定管、锥形瓶、烧杯 NaOH溶液、0. 1000 mol•L-1盐酸
  5.某种碳酸饮料中主要含柠檬酸、碳酸、白砂糖、苯甲酸钠等成分,常温下测得其pH约为3.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常温下,该碳酸饮料中KW的值大于纯水中KW的值
  ……
  温馨提示: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生物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0分。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
  B.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D.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
  2.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结合后,转变为有活性的凝血酶,而凝血酶的产生又能加速凝血酶原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下列哪项调节过程的机制与此最为相似
  A.寒冷时,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抑制促甲状腺激素分泌
  B.临近排卵时,雌激素浓度升高,促进促性腺激素分泌
  C.进餐后,胰岛素分泌增多,使血糖浓度下降
  D.生态系统中,捕食者数量增长,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
  3.下列关于科学研究和实验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实验原理是低温抑制细胞板向四周扩展,不能形成新的细胞壁
  B.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
  C.“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模型建构的方法,模拟活动本身就是在构建动态的物理模型,之后,再根据活动中的体会构建概念模型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4.美国科学家James E. Rothman、Randy W. Schekman以及德国科学家Thomas C.  Südhof,由于发现了囊泡准确转运物质的调控机制,共同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细胞内部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形成囊泡,囊泡被分成披网格蛋白小泡、COPI被
  ……
  温馨提示: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物理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0分。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8题,每题6分,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v-t图象如图所示,3秒末两质点在
  途中相遇,由图像可知
  A.甲的加速度等于乙的加速度
  B.出发前甲在乙甲之前3m 处
  C.出发前乙在甲前6m 处
  D.相遇前甲、乙两质点的最远距离为6m
  2.下列四幅图涉及到不同的物理知识,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
  B.图乙:用中子轰击铀核使其发生聚变,链式反应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C.图丙: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所以原子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
  D.图丁:汤姆孙通过电子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内还有复杂结构
  3.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MN原线圈接一交流电源,副线圈回路中有一定值电阻R0和两个小灯泡L1、L2,电表为理想电表。最初电键S是断开的,现闭合电键S,则  
  A.副线圈两端电压变大
  B.灯泡L1变亮
  C.电流表A1示数变大
  D.电阻R0中的电流变小
  4.如图所示,高速运动的α粒子被位于O点的重原子核散射,实线表示α粒子运动的轨迹,M、N和Q为轨迹上的三点,N点离核最近,Q点比M点离核更远,则
  A.α粒子在M点的速率比在Q点的大
  B.三点中,α粒子在N点的电势能最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