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今世的证据》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约3710字。
特级高级研修班上课
《今生今世的证据》
[课题名称]《今生今世的证据》
[设计理念]注重人文与工具的统一,突出语文味。语文课要静,闹哄哄不好。
注意基础知识的落实,如字音、近义词辨析、成语运用等等;引导学生读书,走进文本,整体感知文本,了解文本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意思,为与作者、文本对话奠定基础;落实本板块“月是故乡明”的教学要求——对话,把对话作为教学重点,要求学生静静地去思考,静静地去写,然后交流。
[教学目标]
1.反复研读,与文本、编者对话,深刻体会作者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
2.体悟并借鉴文中描写场景的方法,以及物与场景的个性化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阅读,训练学生运用评点的方法来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
2.文章富含哲理,仔细品味,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习布置]导学案中“检测预习”1、2、3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唐代崔颢《黄鹤楼》导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湖北武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以及亲人的思念,并感叹人在江湖无依无靠的情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家园与故乡的散文——《今生今世的证据》。(板演)请问,什么是“证据”?(5分钟)
对“证据”完整的理解应该是:能证明某事物的真实性的事实和材料。
二、组织学习课文:(25分钟)
(一)作者介绍:(2分钟)
刘亮程,1962年生于新疆沙湾县沙漠边缘的一个小村庄,在那里度过童年和青年时期。种过地,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几乎所有文字都在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村子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晒老,所有树木都按自然的意志生叶展枝。他在不慌不忙中努力接近一种自然生存。现在新疆文联工作。
自2000年起,刘亮程的散文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天涯》《大家》《北京文学》《散文选刊》《南方周末》等报刊对其作品都作了隆重介绍,作者本人亦一鸣惊人,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