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说课稿6
- 资源简介:
约3390字。
《劝学》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简述
《劝学》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经典的力量”主题下的一篇文言课文。这篇文言文主要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文章以朴素的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旁征博引,娓娓说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确观点。理解文中的深层含义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文言文的信心有很大的帮助。
高中语文教材大纲要求我们:继续熟悉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一般用法,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从文体上讲,又是一篇典型的总——分式议论文,所以,这篇文章的教学既要担负起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的任务,又要把握文章的脉络。
(二)基于此,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掌握“绝、强、假、望、闻”等文言实词的含义及“于、而”等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这些教学目标,我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2、了解荀子的基本哲学思想,透彻地理解文章观点。
二、说学情
从学生的知识构成上来说,经过初中阶段古文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文阅读经验,培养了文言文语感。但由于语义、语法的差异,学生在正确理解文中的字词以及特殊的文言文现象仍有一定的困难。另外,本文论辩说理意味很浓,学生对于此类文言文并不十分熟悉,因此,也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和点拨。
三、说教法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只注重把语法、文法等基础知识讲透,却忽略了学习的主体,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固定化。无疑这样的教学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更不能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精髓的感悟力。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角来把握,应该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有一个领会的过程,有一个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对文章对作者发表真知灼见的过程。充分利用信息资料去了解作品的本身,让课堂教